羅東運動公園因為太大,每次去走逛散步,從沒有一次全園走透透,都只是行過公園的某個區域而已,但各區景致變化都記在胸臆。圖/王錫璋
文/王錫璋
羅東運動公園因為太大,每次去走逛散步,從沒有一次全園走透透,都只是行過公園的某個區域而已,但各區景致變化都記在胸臆。
秋末到冬季,天氣寒冷時,走東側較好,因為那裡有片著名的落羽松林區,運氣好的話,你會看到落羽松的枝葉轉黃、變紅。這裡也是台灣著名觀賞落羽松的的景點之一。
去年十一月中旬我去時,落羽松還沒變色,但已嗅到季節即將換裝的那種氣息,就是綠意逐漸要淡化,可又猶如時光的消逝,你總看不到它遞嬗的影子。
看著羅東運動公園的落羽松,似乎也顯示出它們是善於適應大地環境的一種植栽大樹。在四維路旁有兩排綿延的落羽松,好像知道自己的任務是行道樹,都長得像標兵一樣,站得筆直,兩兩相對,枝葉不會亂竄;從路頭看到路尾,如同看到閱兵的整齊隊形。
四維路頭則有一處叫「東丘」的森林,長在那裡的落羽松,就輕鬆許多了,枝葉隨意輕展,分布間隔也東一株、西一株,沒有規則性。
東丘是個小山丘,雖然沒有運動公園裡的另一處「望天丘」有名,可「望天丘」只是個草坪堆積上去的小山丘,東丘則是讓落羽松迤邐而上,成為松林之丘,其實較有盎然綠意。
東丘之下則有小溪池,溪池邊的落羽松,不知是否自然有親水性,會向水邊方向橫展,枝葉就像被風吹亂的散髮一樣。
同一個區域的落羽松,有著不同形態,也可說是植物的適地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