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巴士開進校園 學地科變有趣

 |2017.01.17
1680觀看次
字級
二溪國小及山上國小的小朋友,為台南市的魔法VR巴士體驗揭開序幕。圖/趨勢科技提供

【本報台北報導】二○一六是虛擬實境(VR)蓬勃發展的關鍵年,除了VR遊戲產業蓬勃發展,更讓教育學習有了不同發展模式。為了縮短偏鄉兒童數位落差,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趨勢科技攜手打造了台灣第一台VR巴士,讓鄉鎮的孩子也有機會一窺VR的風采。

這台魔法VR巴士以外太空為主題,首波內容鎖定天文教育,由國立自然科博館館長孫維新指導設計內容,主題為月相,從概念成形、技術開發、互動遊戲設計到建置完成,共耗費六個月,預計第二階段計畫在內容加入太陽系中最矇矓神祕的彗星之旅,並透過連線方式模擬團隊太空採礦實境,第三階段則將探索地球與月亮的關係。

孫維新表示,月相是地球科學課程中較難理解的單元,主要原因是當中涉及空間概念,學生需要花很多時間想像,單用板書與電腦動畫講解,難以讓學生理解日、地、月的相對關係,更不用說要推論月相了,他非常期待運用VR技術協助教學,透過遊戲、體驗,讓台灣新世紀教育大不同。

由中型巴士改造的VR巴士,共有四台設備,每台均配備天文教育內容,這套教學內容每次觀賞時間為十五分鐘,已於去年十二月開進各鄉鎮中小學。

培育VR種子

兼具美術、軟體設計

趨勢科技執行長陳怡樺表示,當初開發這套軟體,主要是希望研究VR防毒,沒想到做久了之後就變成一個公益項目,「為什麼李安來台灣拍電影,絕對不只是因為他是台灣人,而是因為台灣擁有人才,我覺得台灣應該要善用這個優勢,從研發軟體的角度來看,VR也是一個適合台灣軟體工業發展的契機,當然,也希望讓孩子們早一點接觸VR領域,希望有一天他們有機會成為相關領域的人才。」

然而製作VR內容的門檻不低,一般動畫每秒只需二十四幀圖片,VR要做到使用者不頭暈,一秒鐘得用九十幀圖片,如果要做到顯示畫面精細,每秒甚至得花上一百到一百二十幀圖片,業者建議國內應重點培育同時具美術與軟體設計的VR人才。

VR軟體工程師表示,VR不頭暈最主要還是由軟體掌握,跟硬體關係不是那麼大,必須考量左右眼焦距、速度的感覺,尤其使用者頭往後一轉,影像就要立刻顯示出來、不能遞延,同時得要兼顧VR內容每秒九十幀圖片規格,否則會造成使用者頭暈,這些條件都很嚴格,而且是新經驗,必須慢慢累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