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通車滿10年,外界關心下一個10年的挑戰。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高鐵通車今天滿10周年,外界關心下一個10年的挑戰。學者分析,高鐵現有列車已逐漸老舊,連續假期間更有車組數、座位數不足問題,車輛勢必要汰舊換新;此外,高鐵站區周遭,目前仍是一片荒涼,無法開闊更多客源。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祕書長陳彥良表示,高鐵應建立成一套台灣自身的規範,尋求何種車輛才是最適合的營運模式,而非直接向單一國家借鏡、進口車輛。目前台灣並未擁有高鐵核心技術,他建議應積極尋求與他國合作,參與核心系統設計。
陳彥良指出,日本新幹線站體內、外的商業大樓、百貨公司,都是鐵道公司的附屬事業,將旅客食、衣、住、行、育樂全包。台灣也可透過類似的策略、帶動人潮甚至區域性發展。
成大交管系教授鄭永祥則表示,高鐵未來更應思考,如何與其他產業異業結盟,創造更多附加價值。例如可引入「電商平台」概念,和各縣市特產店結合,民眾只要在訂票時順道訂購地方特殊名產,在返鄉、出差、旅遊過程中,便可直接在車上服務中心取貨。
鄭永祥也說,目前每逢連續假期,高鐵座位數便不足,更會出現尖峰時刻人潮「不對稱」問題,應擬定全新的策略,透過離峰優惠等行銷方式,不僅可分散尖峰人潮,更可望能吸引民眾在離峰時段搭乘高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