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拚農業出口,有人認為這種模式很不錯,早就應該開始做,也有專家提醒,扶植國內小農才是發展的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陳右人表示,跟澳洲合作種植荔枝如果成功,未來可望透過這個模式,再與其他國家合作,能提振國內品種研發人才的士氣,對提升研發技術很有幫助。
陳右人也表示,過去我們經常性向東南亞進口蔬菜,補充國內需求,不過,東南亞生產的蔬菜口感國人吃不習慣,有時產量也不夠供應我們的緊急需求,透過合作模式種植,調節國內颱風季節的蔬菜量需求,是本來就該做的事情。
異地生產雖然可以平衡產銷需求,也有利產品進軍國際,不過,台灣農業經營管理學會副秘書長吳祈聰表示,也必須承擔種植栽培技術外流、品種優勢流失等的風險,此外,對一般農民來說,看不到有什麼收益可言,政府應該要強化產地經營。台灣農村陣線副祕書長陳平軒表示,應該要有效提振國內的糧食供應,健全國內小農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