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的兒子打工一陣子後,就辭了工作,天天在家裡上網打電動,請問如何是好?其實我的孩子不算壞,但生活習慣不好,比如不摺被子、自己的書房臥室不打掃、把朋友的話當聖旨、父母的叮嚀當耳邊風等等,只能交給佛光山和福報禪師調教才有辦法了。
福報禪師答:佛光山沙彌學園的沙彌們,在嚴格的佛門教育下,仍時常犯規,對於犯規的沙彌,一開始的處理方式,是罰他們去佛前禮拜懺悔。
星雲大師知悉此事後,覺得禮佛是多麼神聖清淨的行誼啊,怎麼可以拿來當處罰的方式呢?這不但會使尚未定型的小沙彌誤解禮佛的意義,而且沒有犯規的小孩,為了怕別人誤以為是受罰,變得排斥禮佛。於是將處罰改成:「去睡覺,不准拜佛。」
起先這個處罰方式讓人覺得撿到便宜了,但久而久之,犯規的沙彌發現當別人高高興興的上課、出坡、禮佛時,自己卻只能一個人禁足在寮房睡覺,為了怕跟不上團體的腳步,漸漸地犯規的情形就少了。
從上面的例子,父母要體認到:1.即使管得再嚴,這些孩子仍會不時岔出正軌,根據臨床醫學研究,青少年有偏差行為多半不是故意;2.對立並非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孩子在這段時期,潛意識裡為證明自己長大了,會比較重視朋友,但其實仍然依賴父母的,如果父母一昧管教、否定,會引起更大反彈;3.適當的讓孩子負責任有其必要,但要視狀況而定,處罰或負責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論,不論什麼方式,千萬不可碎碎念。
成長期青少年和家庭、父母之間的衝突,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功課,親子間沒有做好溝通,交給大聖仙人調教也一樣。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應盡力去了解
:為什麼不想上班,是不是沒有獲得肯定?為什麼躲起來上網?是不是怕面對什麼、或者誤交網友……而生活習慣的養成,大部分來自身教,當然也有父母愈念、子女愈故意的情形,這只是宣告他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必太大驚小怪。
《人生問卷》專欄是交流的天地,舉凡人生、生活、佛學的問題,皆歡迎讀者傳真至(○二)八七八七一一九○,或e-mail至mtn15@fgs.org.tw詢問,福報禪師將和大家探訪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