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昨表示,即將完成全國地質敏感區畫定公告,包括四類、五十四項地質敏感區,分布於二十個縣市、二百五十個鄉鎮市區,面積總計五千二百八十七平方公里。其中與防災密切相關的「活動斷層」,今年度完成五項活動斷層的審議公告,分別是米崙斷層、大甲斷層、九芎坑斷層、瑞穗斷層與奇美斷層。
至於「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台北市除了松山、大同、萬華、中正四區,其餘八個行政區的部分地區,都因接近山坡地形,被列入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主要位於中正區的總統府和各級行政機關、位於信義區的知名地標台北一○一等,因地處平地,並未列入。
地調所日前公布的位置圖中,北投、士林區內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湖區北部的五指山、信義區與南港區的四獸山、文山區的木柵、景美、深坑、石碇山區,都位在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
地調所將地質敏感區共分成四類,包括防災型的「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以及保育型的「地質遺跡地質敏感區」、「地下水補注地質敏感區」。
地調所昨天指出,活動斷層指過去十萬年內有活動證據的斷層。活動斷層及其兩側易受活動斷層錯動或地表破裂影響。全台灣共有十四條活動斷層,共約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
山崩與地滑區則遍及全台各縣市,二○一○年國道3號基隆山崩意外,就是順向坡岩體滑動所致;地調所統計,面積共達三千九百九十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九分之一。
地質遺跡有十六處,如十分瀑布、鼻頭角海蝕地形等。地下水補注區則位在濁水溪沖積扇、台北盆地等六處。
地調所表示,地質敏感區依法公告由我國首創。地質敏感區並不代表是危險區域,例如列入「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要由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了解「斷層破裂線分布」或「山崩與地滑的穩定性」,接著採取適當的因應措施。
地調所表示,二○一四年開始進行的地質敏感區畫定公告,今年底告一段落。
民眾若想知道住家是否位於地質敏感區,可上網查詢,網址為http://gis.moeacgs.gov.tw/gwh/gsb97-1/sys_2014b/。若自家位在地質敏感區,不用恐慌,不會有立即危險;若遇到重建房屋、土地變更用途等土地開發行為,則要做基地地質調查及安全評估。將來重大公共建設的規畫及選址,也要納入地質敏感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