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種光電沒作物 農地遭蠶食

 |2016.12.21
160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政府推動綠能,但太陽能光電棚正在蠶食鯨吞台灣的優良農地,根據經濟部統計,從二○一三年至今年十月,全國共核准二千一百零八件太陽能光電棚,其中,雲林縣七百四十一件,占全國三分之一,居全國之冠。農民憂「農舍、工廠、光電棚」成為農地上的三大怪獸,是台灣農業的大浩劫。

「把優良農地拿去種電,實在太浪費了,將來我們吃什麼?」雲林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有擇表示,植物要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長,但太陽能板毫無透光性,「要如何行光合作用?」而且農民若有一公頃農地出租給光電業者,一年免耕種就有二十五萬至三十萬元收入,比休耕補助更好賺,「誰還要辛苦耕種?」

張有擇認為,政府要引導作光電、推綠能,要利用的應該是現有、已經存在的農業設施,如畜牧場、既有溫室,以農為主、電為輔,而不是在優良農田裡種電,政府沒有提出配套措施,人民就往利益靠攏,「將來不得了」。

農委會企畫處副處長黃振德表示,去年立法規範,農業結合光電棚設施縮限在十八區、面積一千二百五十三公頃,主要地層下陷、鹽害、受汙染不利耕作區域的農地,才能結合光電棚,並要求地方政府稽查,一旦查到違規,便會取消使用許可。

但現況卻是業者在交通便利、適合耕作的優良農地上蓋光電棚,且光棚下沒有任何農業耕作,以農業耕作之名行種電之實,造成地方「菇棚沒有菇、雞場沒有雞,農地上只剩太陽能板」的亂象。

嘉義縣農業處長林良懋指出,台灣一天到晚在談糧食自給率,政府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把不適合農作、下陷土地進行農地改良,而不是改做光電;「沒人反對綠能,但農地不農用,還規避環評,是農業的災難。」

「新政府上任前大喊土地正義,但實際上呢?」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表示,政府不應該把農地都棄守了,「政策都是嘴巴講,做的都不是這麼一回事」。徐世榮批評,在綠能發電的漂亮口號下,實際上卻是行破壞農地之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