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消基會本月調查市售十款醬油,發現同標示「純釀造」醬油,價格相差十一倍,消基會表示,市面上醬油價格相差極大,已經無法依據價格判斷其是否「純釀造」,呼籲食藥署針對純釀造標準應嚴格把關。
食藥署七月預告「包裝醬油之品名及標示規定」草案,將醬油區分為「釀造」、「速成」、「水解」,和「混合」或「調合」四類;消基會表示,食藥署研擬取消速成醬油種類,恐使非天然釀造的速成醬油歸類成釀造醬油。
消基會食品委員、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餐飲管理科主任王正方指出,釀造醬油以微生物發酵,時間長達三個月至半年;速成醬油以鹽酸水解蛋白質產生胺基酸液製造、發酵,過程可能產生致癌物,時間僅三至七天。
食藥署回應,速成醬油製造成本高,國內、全世界都沒有業者採用此方式製造,草案研擬修改的方向是符合市售現況,草案目前仍屬預告階段,為法令完整性,也可保留速成醬油種類,修正後的草案明年初將再次預告,草案規畫後年七月一日上路。
另外,消基會也呼籲,醬油的標示應該一併公布食材來源、產地、產季、是否有新舊豆混充等資訊,建議業者可設置QR Code,以便消費者了解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