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2016.12.04 語音朗讀 27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妙開法師 陳順章居士 金春枝居士 蔡招娣居士夏長策居士 文/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佛光山福慧家園共修法會,上周日講座主題「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行,由人間社社長妙開法師主持,與談人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陳順章、中華善濡茶禪文化創意學會理事長金春枝、人間社義工記者團中區召集人蔡招娣、國際佛光會紐澤西協會夏長策,與三百位聽眾分享學佛的精采人生。 妙開法師分享水陸法會送聖的照片,強調參與法會時,重要的不僅是儀軌,而是一顆虔誠的心。佛教就在人間,生活處處有佛法,行住坐臥應如法如儀,出家人有威儀,在家眾也要有威儀,若能秉持一分恭敬心、歡喜心,必感得諸佛菩薩加被。他呼籲「行三好」,就是人間佛教的生活行儀。 金春枝:願當茶禪行者 金春枝表示,中國喝茶文化不只五千年,現今中國有一棵茶樹,歷經萬年演化後,從「不能喝」、「能喝」至「一定能喝」的階段。唐宋以後,茶不只是供佛,早期有僧眾過午不食,藉由飲茶來提神。 第一次參加梁皇寶懺,當她持誦第六卷茶供養,「春先蕊百草甚奇青,茶芽點出馨香噴,玉甌展內雪花輝,趙州公案又重新,睡魔王能退幾度黃昏陣。」心裡很震撼,她覺得茶禪一味就是當下專注,行住坐臥無不是禪。人要能不忘初心,不念舊惡。她強調,過堂應以感恩心吃飯,生活以「四念處」作為生活修行,並發願當個「茶禪行者」。 蔡招娣:建築啟發人生 蔡招娣談及「衣」,舉大師所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提到,中國服飾在魏晉南北朝以後,受到佛教與中亞文化的影響,唐朝婦女的衣服裝扮與髮式,受到佛教東傳的影響,宮廷婦女喜愛西域大紅石榴裙、飛天的衣飾,髮式喜歡釋迦牟尼佛的螺髻。中國佛教僧侶所穿的海青與袈裟,也來自於印度,佛教東傳影響中國深遠。 她指出,東漢永平年間的鴻臚寺(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寺院。後來,建築又增加,如:院、庵、講堂等,建築巍峨莊嚴,成為中華文化建築的特色。蔡招娣表示,幾年前到海外參訪佛光山的寺院,發現寺院建築充分表現人間性。二○○六年為印度菩提迦耶佛學院設計,參與過程中,對她的人生有很大啟發。在印度艱難的環境中,工程花費三年才完工,現今有二百六十位學生在佛學院讀書,佛光山三位女眾法師在印度展現佛陀的本懷,體現慈悲平等。 陳順章:佛教貼近社會 三十年多前,陳順章為大師的「帥」所吸引,從而成為資深佛光人,一生護持文化教育不遺餘力。陳順章表示,大師推行人間佛教,常說「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讓佛教更接近社會大眾。 陳順章表示,早期學佛的人不多,朋友常問他「為何要信佛?」現在,帥哥美女手上都戴著念珠,現代人學佛變成一種時尚,人間佛教得以快速發展,必須感謝大師,以「三好、四給、佛光四句偈」為佛光人的生活規範,讓人心更純善。 夏長策:義工就是菩薩 夏長策二十七歲旅居美國紐澤西,每年會利用一至二個月的時間,回到佛光山當義工,在佛陀紀念館擔任英文導覽及翻譯的工作,認識很多義工,體會不同人生。夏長策談及常跟義工聊天,發現每個義工的背後都有感人的故事。 「義工,就是做『給人』的事,生活就是修行,在每個細節中觀照起心動念,做的當下就是威儀。」他強調,現代人最需要的就是宗教信仰,因為一般人容易缺乏安全感,對於究竟要何去何從而感到迷惑,「人成即佛成,只要把人做好,即能成佛。」 前一篇文章 義工菩薩單瑪麗 接引會員親近善法 下一篇文章 共修看板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 作者其他文章許夏子母女精進 信仰是傳家寶王淑慧接引全家 兒子建立三好觀念彰化.北斗 河港風華寶斗心 三員趣聞螺陽情彰化.芬園 挑水古道飄桐香 三巖二寺話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