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桃園報導】目前列為三級古蹟的桃園縣忠烈祠,前身是桃園神社,為日人春田直信所設計,於一九三八年興建完成。一九三一年時,日本殖民時期為展開所謂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運動,企圖以取代寺廟的傳統功能,因此,桃園神社可說是此建造神社運動下的產物。由於興建地點位於虎頭山麓,成為桃園地區賞景的最佳去處。
一九四六年國府遷台,改為新竹縣忠烈祠,直到一九八五年,政府擬將忠烈祠拆除重建;由於藝術價值與歷史地位相形重要,後來才經由建築學者李政隆、李雀美及文化界極力搶救,桃園縣政府才改變初衷,即耗資八百八十六萬才依原樣將它整修完成,也是台灣歷史改朝換代下的最後見證。
桃園忠烈祠可說是台灣僅存規模完整,且造形雄偉,不僅其屋頂樣式有歇山、懸山、唐破風等形式變化,且建築配置順應地形,遂層拾級而上;可貴的是建築群採用檜、杉原木,不僅保留著木材所具的溫潤美感,其不著粉飾的大木結構系統,更兼具蒼勁和樸實之美,極具歷史文化價值。
入口處,洗石子的石階狹長矮小,進入參道前,兩側十座石燈近在眼簾,左側手水屋小亭依舊。
踏入大門進入中庭,古樸原味的大殿呈現眼前,樟木梁柱保持千年原木色澤,兩側寶物殿、後側神殿巧奪天工,展現匠師手藝的細膩之美,讓喜愛日式建築與庭院者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