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晉朝時,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宜興)有個年輕人叫周處,這個人天性善良,但是從小父母雙亡,沒有人教育、引導他。慢慢地,他受到了不好風氣的薰染,長大以後變成了一個非常粗魯、暴躁、野蠻的人,動不動就跟人打架,打得別人頭破血流、滿地找牙。周圍的人見了周處就躲,都不敢惹他。
周處自己不知道,他沒有羞惡之心、是非之心。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怎麼誰見我都躲啊?於是問一位長者。這說明他天性不壞,對老人還是尊重的。
「為什麼鄉親、鄰居見了我都躲呢?」他問。老人家說:「你不知道,我們這邊有三害啊!」周處道:「哪三害?說來聽聽。」老人家回答:「第一,前面山裡出了一隻猛虎,經常下來吃人,吃家畜,害得我們雞犬不寧。第二,村前面的河裡有一條蛟龍,誰都不敢游泳,不敢下河捕魚。」周處說「這不才兩個嗎?還有一害呢?」那老人家說:「第三害就是你,周處!」
「原來我鄉親們也把我也當一大害啊!」周處頓時醒悟,於是上山殺掉猛虎,潛到河裡斬殺了蛟龍,為民除害,而自己則良心發現,彰顯善良的天性,從此一路上進。後來當了大官,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歷史上留下非常好的名聲。
對任何孩子來說,若沒有後天良好的教育,再善良的天性都會受到汙染。這就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原文】周處年少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引自《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