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2007.04.15
636觀看次
字級

Q:社交和溝通的困難在那裡?

A:正常來說,發展中的嬰孩具有社交能力,年紀少都懂得望人、就聲音方向轉身、抓著別人的手指,甚至微笑。可是,自閉症患者喜歡避開望人,而且在學習與人發展「施及受」的互動時有困難。就算只有幾個月大,自閉症患者可能會避免與人有眼神接觸,與其他人的互動也很少。部份有自閉症的嬰孩會被看做非常好養的嬰孩,因為不需要父母專注於他們,所以不愛哭。自閉症兒望也常常喜歡獨自一人,而不喜歡和其他人一起。

而在接受擁抱和觸摸時,會缺少反應,甚至根本不想理會。長大一點後,他們很少會從他人獲得快慰,又或對父母發怒都無大反應。

根據Simon Baron-Cohen,自閉症病童缺乏「心智理論」的特質,也即是由他人的角度看事情,而這種行為是五歲以上的人類及部份高等靈長類生物所獨有的。

Q:如何全面性的照顧?

A:自閉兒迄今仍無藥物或治療法可使它痊癒,只有靠患者父母持之以恆,一點一滴的累積教導,才能漸漸有所領會,漸漸有所進步。因此自閉兒帶給家庭的打擊與折磨,實在是外人難以想像與體會的,只有百分之十的自閉兒成人後可獨立生活,百分之七十的自閉兒年長後需要長時間全面性的照顧。

Q:他們很少說話嗎?

A:正常的五歲小童可根據解讀他人的手勢、面部表情等等社交線索,估計他人的知識水準、感覺和意圖等等。而自閉症病童做乏這種解讀能力,故此他們難以估計及明白他人的行為。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候群病童會孤立自己。有些嚴重個案會出現假想朋友。

有些自閉症患者到一歲都很少說話,就算他們已經學識某些生字。他們會認為非言語溝進,例如手語、文字、打字等等是更自然的溝通方法。會說話的患者,會用非常見的語法。例如重覆的單字。

Q:致病的原因是什麼?

A:自閉症的個別差異極大,致病的原因始終不明,因此目前並未發展出任何一套有效的治療方法,只有藉助認知教學、感覺統合訓練、語言溝通訓練等教育來減輕其殘障的程度。

其他尚有音樂治療、藝術治療、遊戲治療等方式;但因無法完全獲得治療,故自閉症被視為一種終身殘障。

Q:自閉兒有何異常行為?

A:自閉兒從小就欠缺抽象概念,以致於難以了解一般口語、表情、姿態的表達,所以語言發展困難,造成人際溝通障礙,對自己的情緒也不容易掌握,更不容易對他人產生同理心,以致於社會適應能力的十分薄弱。

自閉兒們幾乎都有自己特有的異常行為,他們通常用行動表達基本需求,用肢體來反映情緒,甚至於不斷的以自我刺激,來發洩情緒。

Q:男性與女性的比例

A:自閉症出現在第一胎男嬰的機會相當高,就其出現率而言,大約是萬分之二~萬分之五左右,且男性的出現比例是女性的三~四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