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純綉
我是「四年級生」,當時的大環境貧窮的家庭居多,我家也不例外,而台灣罹患小兒麻痺症的病患也是集中在「四、五年級」的身上,小我兩歲的弟弟就是其中之一,所幸他還能走路,只是經常跌倒,無法走遠。
即便如此,哪家的孩子不想在外頭遛達,或像馬兒般的奔馳呢?尤其隔壁的阿龍,自從他當村長的爸爸給他買了一部腳踏車後,每當他騎車時,全村的孩子便瘋狂地尾隨於後奔跑、揮手、叫喊;而當他一停下來時,大夥兒又蜂擁而上,「拜託,拜託,給我騎一下好嗎」的懇求聲便不絕於耳, 的確!騎上兩輪任遨遊的快意,涼風灌滿胸懷的情景,實在太迷人了!
有一天弟弟對我說:「如果家裡也有腳踏車,那該有多好!」我猛點頭,耳邊響起阿龍腳踏車的剎車聲。
當時我十歲,姐弟倆決定自己圓夢——利用寒假時間,過年前後,小朋友口袋裡會有紅包,姐弟共商賣抽抽樂。
我們向阿嬤借貸了兩百元,買了五盒抽抽樂,在自家門口以大紙箱為桌子擺攤,抽抽樂放在上面,即是做生意的門面。
營業時間從早上七點到晚上九點,我和弟弟輪流去吃飯及上洗手間,一刻不休息,就是擔心顧客上門無人招呼,影響了業績。
除了小朋友前來光顧,長輩也會光臨為我們打氣,所以五盒抽抽樂很快就賣完了,我們又趕緊補貨並兼售各式糖果,五彩繽紛的糖果就像瑰麗的夢想,我們的圓夢之日就在眼前了。
寒假接近尾聲,店面也熄燈,結算盈餘,真的夠買一部單車。一個亮燦燦的午後,我跨上鐵馬,弟弟在後座,迎著風,接受兩旁小朋友的喝采,眉眼盡是得意與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