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淡水只送不賣。圖/張雅婷
【本報桃園訊】「海水真的可喝嗎?」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九月推出二萬四千瓶三百七十毫升的限量瓶裝水,外觀與一般瓶裝水無異,但瓶身寫著「新竹海水淡化水」,顧名思義就是海水透過RO逆滲透淡化而成的飲用水,口感滑順、入口清爽,打破一般人不小心喝到海水時難以入口的印象;目前各水利單位分配有限,只送不賣。
由北水局負責執行的「新竹海水淡化廠模組廠試驗計畫」,透過RO逆滲透薄膜製程,每天能產五十噸水。
「海淡水比一般純水更乾淨」,中興工程顧問社副研究員黃育德表示,由於海淡水原本無礦物質成分,若喝多會骨質疏鬆,因此做成瓶裝水時添加了礦物質。
北水局承辦人薛維欣說,全台找透透,才在今年夏天找到位在南投埔里的包裝廠;九月他們運了十噸海淡水到埔里,才有了一千箱海淡水。他說,包裝廠為了他們的水,製作前後特別清理機台,「太費工了,這海淡水可能就製作這麼一次,空前絕後了」。
「海水淡化技術世界各國都已相當先進,台灣也不例外。」北水局副局長邱忠川表示,二○一三年為穩定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製程產業用水,「新竹海水淡化廠計畫」因應而生;當時竹科廠商對海淡水仍有疑慮,為確認用水符合高科技製程,由北水局負責執行「新竹海水淡化廠模組廠試驗計畫」,將模組廠建於新竹南寮,廠房占地約六百平方公尺,海淡水預算四千一百五十八萬元。
三年間最大的困難包括,水質必須符合飲用標準,也要符合高科技用水需求,降低硼離子濃度;也曾遇到戶外蓄水池水源過熱問題,後來在蓄水池上放黑網遮陽,也防止了風沙進入,改善濁度。
北水局寶山第二水庫管理中心主任劉家盛說,三年階段性任務完成,廠區內整套設備預計明年二月移至馬祖的海淡廠,為居民供應海淡水,「一天五十噸,足夠當地居民使用了」。
海淡水宣傳有限,即使新竹海淡模組廠提供附近漁港、攤商免費取用可飲用的海淡水,業者仍不敢飲用,等同把喝的水用於清潔用途。看在北水局人員眼裡,認為台灣水費便宜,所以民眾浪費;他們樂觀表示,若水庫的水、自來水供不應求,再生水、海淡水自然就會有人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