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旁觀他人之痛苦

文/江心靜 攝影/林存青  |2016.11.03
1901觀看次
字級
攝影/林存青 德國柏林街頭表演──蘇珊.桑塔格預言攝影會戰勝其他藝術形式,成為當代「觀看」世界的主要方式。
攝影/林存青 台中彩虹眷村──拍照打卡上傳社群網路,成了現代人訊息交流的主要管道之一。

文字/江心靜

《旁觀他人之痛苦》是蘇珊.桑塔格二○○三年出版的一本小書,分量十足,作者是西方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書中追溯了戰爭和攝影的演進,從中思索戰災影像在當代生活所扮演的角色,她指出:「遙遠地,通過攝影這媒體,現代生活提供了無數機會讓人去旁觀及利用──他人的苦痛。」

她的上一本書《論攝影》二十多年前出版,書中大力抨擊攝影「記錄記憶卻幫助人們遺忘」的特性,太多的災難影像會麻醉觀者,對萬事萬物習以為常,消滅震撼效果,即使如此,蘇珊.桑塔格預言攝影會戰勝其他藝術形式,成為當代「觀看」世界的主要方式,一個人不是手捧一本書或是看一幅畫思考,而是坐在家中,手上拿著遙控器,不斷轉台,碎片式的影像雖近實遠,觀眾對發生在遠方的災難,逐漸產生一種無能為力的宿命感。

照相機發明不過百年,卻已經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透過報紙、電視密集放送,經由「記者」創造的影像,成為大多數人對重要事件的記憶,背後的篩選卻牽涉到複雜的影像政治,交戰國對戰爭照片的審核機制,充滿公關算計,總是極力控訴敵方的殘暴,呈現對己方有利的「真相」。

進入網路時代,災難影像更成為常態,曾經和一位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主管同台演講,中午用餐閒聊,他說:「為了增加點閱率,首頁不時要放一則災難新聞,屢試不爽。」

當災難成為媒體用來刺激觀眾感官的「商品」,觀眾消費口味愈來愈重,「恐怖的虛擬」和「平凡的真實」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憐憫成了「幸好不是我」的愉悅,失去同理心,災難現場成為拍照打卡的旅遊聖地,曾經發生八里雙屍案的媽媽嘴咖啡館,在全民辦案、媒體審判的熱潮中,人潮洶湧,悲劇成了集體狂歡。

相較之下,平路後來根據這個事件寫成的小說《黑水》,著重在犯案人及被害人的心理描寫,冷靜節制的平實語言,呈現一個渴望父愛的少女以及夫妻感情冷淡的中年女教授,如何在人性的幽微及矛盾中,走向無法挽回的悲劇。章節間羅列不同身分的人觀點,包括檢察官、律師、媒體、顧客、附近店家等,邀請讀者進入主角情境,展開思索……

曾被誣指涉案的媽媽嘴老闆呂炳宏第一時間看完小說後,說「讀的感覺就和讀二萬多頁卷宗一樣,事出必有因,這本書為命案提供了一個出口,謝依涵(被告)絕對不是瘋子,但社會大眾不會探討整件事背後的意義,只想什麼時候把謝依涵幹掉。」他謝謝平路,可以用小說的方式,把這個事件寫出來讓社會大眾有重新認識的機會。

這不是很弔詭嗎?小說是虛構的藝術,案件相關人卻說小說讓社會大眾對事件有重新認識的機會,攝影是真實的呈現,經過提供者和媒體篩選、濫用的攝影,卻成了刺激感官、麻痺思考、遺忘悲劇的工具。

主要癥結在獨立思考能力,蘇珊.桑塔格說:「每個上午你都需要以極大的自制力來看報上的紀錄,因為那些圖片時在太易令人怨慟。然而不論希克斯(註)的照片激起了多少憎惡與憐憫,你都不該忘了追問:還有哪些照片、誰的暴行、哪些死者,不曾被傳媒披露?」

在新聞重要性由點閱率決定的網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保持冷靜,不受低劣標題和攝影操弄,支持優質媒體,憐憫無辜者的苦難,這麼做,既是為人也是為己,一個人人身處其中的社會,愈理性成熟,社會的安全網愈堅固。

當然,每天能適時脫離與網路連結,享受獨處,與自己對話,才能保持思慮清明。

附註:

希克斯(Tyler Hicks)︰曾獲得普立茲新聞獎的紐約時報攝影記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