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琹涵
我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從小話就很少。
在我的童年歲月裡,我幾乎不說話,是名符其實的「省話一姊」。
我不想說話,能不說,最符合我的心願。
有時候,我也覺得說話很累,常是緊閉著嘴,奉行「沉默是金」。彷彿可以因此省下很多的力氣。或許,這是因為我從小身體不好。老是蒼白著一張臉,在我,說話也是很傷元氣的。
或許,是媽媽太早帶我上圖書館看書,很快的,書就進入了我的生活,讓我終生成了愛書人。書卷相隨,晨昏相依,連看書都來不及,還須要說話嗎?何況,書海浩瀚,那樣的迷人與寬闊,更讓我對語言的發展欠缺興趣。
這樣的孩子可能有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只是,也比較沉默寡言。
只不知在別人的眼裡,我會不會太孤僻,也太不合群了?
總之,我是個乖巧的小女生,就是不想說話。
長大以後,我妹說:「那時候,你不只不想說話,更好的是,也不愛吃東西。例如水果。你的份總留在冰箱裡。我和小弟發現了,就去問你,姐姐的水果要不要吃?每次,你一定搖頭,我們就很快樂的瓜分了。」我全然不記得有這樣的事,而且看來是行之多年。
只要能以搖頭點頭表達的,我一律不開口。如此一來,更覺得說話好累,最好別說。
有趣的是,後來我去教書,耳提面命,整天說個不休。難道說話是有配額的嗎?小時候不說,將來還是要補說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