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畜牧業水汙費明年一月開徵,環保署近日開始推廣「豬牛屎尿也是寶、做肥發電尚蓋好」觀念,鼓勵農民進行農地肥分計畫,經處理後的沼液、沼渣將可成為農田肥料,還有利節省水汙費,回灌愈多,減繳愈多。
「糞是地裡金、豬是家中寶,種田不養豬、好比秀才不讀書。」這是過去流行於農村的俗語,但畜牧糞尿後來被認定是汙染物,不少農民被罰。隨著國際上循環資源的觀念萌發,環保署一改認知,推廣豬糞、牛屎是黃金。
畜試所經營組長程梅萍表示,畜牧糞水有植物需要的氮磷鉀養分,歐洲許多國家早就知道畜牧廢水不是汙染物,而是循環經濟的一部分,處理得當就是資源。目前已有三間國內豬場即將開始進行計畫,另有四十二場待審中;預計明年底前,全台將有一百六十四場可望執行豬糞尿回灌農田。
經審查通過 可省水汙費
環保署水保處長葉俊宏表示,明年開徵水汙費後,粗估平均每頭豬半年要花十七點二元,申請回灌農田可免繳部分水汙費,回灌至農田的量愈多,就能免繳愈多水汙費;水質如果處理得更好,也會有優惠。
屏東中央畜牧場是通過的三場之一,場長蘇鵬說,過去不少農民將豬糞、牛屎晒乾發酵後當成肥料,這是農村很自然的運作,後來卻被環保單位認為會汙染地下水源;如今他用豬糞處理過後的沼渣、沼液種竹筍等作物,成果都很豐碩,也已找到附近農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