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昭法師
圖/人間社
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成佛!成佛有成佛的條件,成佛的條件第一是要發菩提心;第二是修六度波羅蜜。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也是大乘佛法的圓滿修行,其總攝大乘一切善法!
圖/人間社
文/慧昭法師
我們學佛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成佛!成佛有成佛的條件,成佛的條件第一是要發菩提心;第二是修六度波羅蜜。六度是成熟佛道的要目,也是大乘佛法的圓滿修行,其總攝大乘一切善法!
一、布施度
布施的真義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成就他人,也就是捨己為他。布施一般可分:財施、法施、無畏施。廣義來說:如布施歡喜、慈悲、信心、希望、方便、時間、愛語等皆是。布施就是給,如佛光山之所以有今天全世界將近三百間的寺院道場,五所大學等,都是給出來的。最好的布施,是能做到三輪體空(無施者、受者、所施物),即以無住的心來行布施,那才是真功德!
二、持戒度
止惡行善,達到自心的清淨,為佛法的宗要。戒是從克制自己的私欲中,達到世間能和樂善生的德行。持戒的根本精神在於不侵犯,即不侵犯他人及一切眾生。持戒的功德比布施還大,所以佛陀讚歎五戒為五大布施。真正的持戒是不自苦、不自惱;另一方面,就是凡事多為他人著想,這就是慈悲!
三、忍辱度
忍是忍耐,忍辱是所有忍中最重要的一項。我們如不能忍辱,布施與持戒的功德,都會因而破壞。如《佛遺教經》:「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若不能行忍者,則不能名為有力大人。」星雲大師:「忍耐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大師也常說:「我就這樣忍了一生!」綜觀大師一生的佛教事業,之所以能夠弘遍五大洲,忍是很重要的一環!大師:「在我近八十年出家的生活中,我深知忍的妙用、忍的力量,忍的功力有多少,成就的事業就有多高。」佛經也說到:「因忍得以披如來衣」,因為忍才得以成就佛道!
四、精進度
何謂「精進」?凡事持之以恆,並且養成習慣性,有始有終,就是「精進」。在六度的修行中,精進度是遍其他五度的,即精進能普遍一切善行,與一切功德相應。《大智度論》:「精進法,是一切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諸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說:「若得生天上,及得涅槃樂;如是之因緣,皆由精進力。」佛陀之所以能夠成佛,就是因為累劫精進不放逸!所以佛陀入涅槃前對我們佛弟子最後的告誡就是:「精進莫放逸!」
五、禪定度
何謂「禪定」?《大智度論》:「禪定名為攝諸亂心!」禪定就是在收攝我們散亂的心。《大智度論》:「欲成佛道凡有二門:一者福德;二者智慧。行施戒忍是為福德門,知一切諸法實相摩訶般若波羅蜜,是為智慧門。菩薩入福德門,除一切罪所願皆得。若不得願者,以罪垢遮故。入智慧門則不厭生死,不樂涅槃。二事一故。今欲出生摩訶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要因禪定門。禪定門必須大精進力。何以故?散亂心,不能得見諸法實相。」所以大師:「禪定,是安身立命的修行,是一切六度的動力。」
六、般若度
《大智度論》:「五度如盲,般若如導。」又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般若:又稱為「空性慧」,即如實了知空的智慧。簡單來說就是認識世間的真理實相──緣起性空。有了般若,才不會有煩惱,有了般若,才能度一切苦厄,有了般若才能度一切眾生,有了般若才能悟道解脫成佛!
《圓覺經略疏》:「欲証入圓覺,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金剛經》:「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也就是以無住的心,來修六度等大乘一切善法,如此才能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