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二十多歲妙齡女子自幼患有第一型糖尿病,但抗拒每天測血糖與注射胰島素,先前曾兩度昏迷住院,後來更引起視網膜出血與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年紀輕輕就失明。醫師建議,平時要注意飲食控制與運動,糖尿病患者更要定期做眼底檢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收治病例的三軍總醫院呂大文指出,糖尿病會破壞眼部血管,組織液滲漏造成黃斑部水腫病變,也會使血管功能變差,使視網膜與玻璃體出血或缺氧,產生新生血管,造成視網膜破洞,也容易產生白內障及青光眼,嚴重有失明風險。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全台糖尿病患視網膜病變盛行率達百分之二十六點五,即每四個糖尿病人,就有一人併發視網膜病變;另據國外研究統計,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現已成成年人最常見失明原因,糖尿病患者失明率高達一般人的二十五倍。
呂大文說,不少患者罹患糖尿病不自知,直到視力模糊前來眼科看診,做生化檢查後才知患病,也有不少人已知患病,卻不積極控制血糖,包含前總統蔣經國,也是因嚴重糖尿病引發視網膜病變而失明。
要預防糖尿病造成眼部病變,書田診所眼科主任王司宏建議首重血糖控制,依照醫囑服藥,少吃含糖飲料與米飯麵包等碳水化合物,持續運動,每天走一萬步是不錯的選擇,且至少每年要做一次眼部檢查,若有嚴重病變要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