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朝聖 |2016.10.27 語音朗讀 38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同雲岡石窟景區第二十窟的釋迦坐像,高十三點七公尺,為雲岡石窟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圖/新華社遊客在雲岡石窟景區近距離仰視一尊石刻佛像,在石刻佛像前拍照。 圖/新華社遊客在雲岡石窟景區近距離仰視一尊石刻佛像,在石刻佛像前拍照。 圖/新華社大同雲岡石窟景區一座洞窟的石壁上,刻著數千尊大小石雕佛像。 圖/新華社大同雲岡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風神飄逸,成為中國石刻造像藝術的典範。 圖/新華社大同雲岡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風神飄逸,成為中國石刻造像藝術的典範。 圖/新華社大同雲岡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風神飄逸,成為中國石刻造像藝術的典範。 圖/新華社大同雲岡石窟景區內的一座石窟,因造像太大,遊客只能站在洞窟外面,透過明窗才得以看到佛像容貌。 圖/新華社 佛教石刻造像,是一種以佛教文化為特色、以巨型石窟為載體的石刻藝術景觀。中國的佛教石刻造像,是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後的必然產物,同時也深刻著時代社會的烙印,其輝煌的藝術成就世界矚目。 雲岡石窟 佛教藝術經典之作 在中國佛教石刻造像的歷史,可上溯至東漢。自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北方黃河流域開始出現依山岩鑿成的佛教建築形式——石窟。魏晉時期,隨著佛教的發展至興盛,各地陸續修建開鑿大大小小不同的石窟。這些石窟中的石刻造像,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都極其驚人。 北魏時期的石窟造像,受到「秀骨清像」風格影響,融合南北,出現了以大同雲岡石窟為代表的面容清瘦、風神飄逸的佛教造像,成為中國石刻造像藝術的典範。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大陸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現存有窟龕二百五十二個,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二○○一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前一篇文章 接引青年 相續法水 下一篇文章 教團交流 培育僧才興佛法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09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悲懺法會南華登場 見證百萬人興學成就教育願心媽祖祈福文化節今擲筊求好日 將於9/27熱鬧登場白沙屯媽祖進香3/18出發 今晚放頭旗昭告四方 全台唯一水上遶境 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祈福 土地公迎頭牙誕辰 各地湧入大批信眾祝壽 鹽水武廟文昌祭傳承古風 道長為學子點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