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芎林訊】新竹縣「鄧雨賢文化紀念園區」首期工程完工,地方民眾和歌星在音樂會場以不同的方式詮釋鄧雨賢的作品,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在溫馨氣氛下劃下句號。文化局長曾煥鵬說,明年鄧雨賢過世一百年周年,將結合各縣市推動系列活動,紀念這位本土音樂家。
十二日的壓軸活動,除了舉行首期工程完工典禮,也邀請民間社團、學生、歌星,以不同的樂器和歌聲創作,呈現鄧雨賢作品的多重面貌。鄧雨賢紀念音樂會系列活動自四日起展開,包括演唱會、文物展、學術研討會等。
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是鄧雨賢一生的經典代表作,他的音符曲風深切的反映出對時代、民族的關懷,也顯露了鄧雨賢藉由樂曲抒發其愛國心情的寫照。
鄧雨賢生於一九○六年,是龍潭八德村大庄人,一九四四年因肺病與心臟病的併發過逝,他對保存台灣文化所付出的貢獻,以及曲曲動聽的旋律,是龍潭深感驕傲之處。
紀念音樂晚會在鄧雨賢音樂文化紀念園區演出,現場周圍以鐵絲做成五線譜,再以霓虹燈飾將「雨夜花」的音符掛上。在夜空中,亮麗的音符伴隨著緬懷的歌聲,創意中特別令人感懷。
完工典禮,特別邀請鄧雨賢的三位兒子鄧仁輔、鄧仁侃、鄧健作等,一起和縣長鄭永金、文建會副主委莊錦華、省主席林光華等人共同剪綵。
鄭永金說,第一期工程包括原木環形舞台和碎石步道,所有的規劃都以原本為主軸,一大兩小的三個舞台,在綠蔭下格外有特色。二期將會加強綠美化,並籌建客家圓樓式的紀念館。
鄧雨賢的二兒子鄧仁侃說,他雖出生在龍潭,但一家人卻和芎林有深厚的淵源,曾曾祖、曾祖父在芎林的私塾授課,父親在芎林國小任教時辭世,母視也在芎林國小教職退休,他和哥哥也都在芎林教書,芎林才是他們的故鄉。
他說,父親過世後三個月他才出生,母親很少對他談起父親的事,反而是他從很多資料中「認識」父親。
曾煥鵬說,鄧雨賢在龍潭出生,曾在台北大稻埕日新國小任教,後來在芎林鄉落腳,彰化高中紀念鄧雨賢特別將音樂廳定名為「雨賢館」,明年將結合這些縣市一起辦系列活動,將鄧雨賢的作品和文史資料,呈現出更豐富、完整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