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中國人山河歲月林業篇(16-5)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10.14 語音朗讀 16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處女林:民國20年代,長白山附近上游的林地。鴨綠江上游長白山山脈一帶有廣大的樹林,尚未開發的林地看來著實壯觀,只是隨著斧頭與鐵鋸的進入,綠意盎然成了過去。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切割杉木作業:民國20年代。積雪結凍的地面,工人身上的厚重衣物,在在都可以看出天氣的酷寒,但為了生計,天候再惡劣,切割木材的工作仍要繼續。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棺材用木:民國30年代,雲南大理。雲南北境的山中出產巨大的木材,大多作為棺木使用。西藏境內降雪難行,所以多利用馬匹運送至大理再集中販賣。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材薪:民國30年代。廣東地區所用的材薪,大多會利用船隻由內地山區運送出來。圖中工人正把木材裁切成適當大小,方便顧客買回家能夠直接使用。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集材:民國20年代。原木被採伐後,會以牛或馬拖曳、搬運下山,途中設有上窩棚以及下窩棚(簡陋的小屋)可供休憩。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筏:民國30年代,鴨綠江上游。從山上砍伐下來的木材,都要先集中在鴨綠江上游的溪谷,依一定的數量編成木筏,再讓其順流而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林業,是與樹木和森林相關的產業,從中國造字來看,林是二木所組成,中國字詞有諸多與木相關的的象形字,或以木字為部首來示意。「木」對中國人而言有特殊意義,傳統觀念認為五行衍生萬物,木列於五行之中,被運用於中醫、命理和占卜等多方面,又中國的木工發展極早,也極其廣泛且精巧;木製品的使用,上至王公貴族使用的名貴家具,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林業在中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林業的歷史追溯到石器時代,一開始,對森林的運用是為獵取獵物而放火燒林,或藉此開發新的農耕地、畜牧場,也就是火耕;而在人們漸漸掌握農業技術以後,從遊牧生活進入到定居生活,森林有了新的用處。 人們伐木以建造房屋,或是因為生活所需而發展出木製品的手藝,同時人口的成長、城邑擴張,促使森林的大規模開發,林業因而興盛起來。 中國的主要天然林場,分布在西南以及東北地區,而由於森林覆蓋率低及林區分布較集中,愈是靠近現代,愈造成木材供應短缺及水土保持的問題。 在西南地區的西雙版納,是位於雲貴高原上的熱帶雨林,天然的熱帶氣候以及充沛的雨水,造就此地樹種繁多,甚至被稱為「植物王國」。而東北的林場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此地區的樹種單純,多為原始林,因其森林廣闊有「窩集」(滿語:密林的意思)之稱。 不論要製造哪一種的木製品,都需要原料,而這些木頭原料的取得,其中要經過好幾道的作業程序。 原始天然林皆處深山之中,山勢陡峻,工人將各式鋸子、斧頭扛在肩上,徒步採伐林區的工作,且依照市場需求,伐木地點往往常要變更。砍倒樹木後,為利於後續搬運與拍賣,會去掉樹木雜枝、瑕疵與廢材,留下具有經濟價值之部分,這就是造材的工作。 之後進行集材,把遍布的木材集合在運材路線附近,若執行效率良好,就能提升伐木的作業量。接著是將木材運送下山的運材作業,一般會裝上牛車、馬車,以畜力來拖曳,或利用河流將木材或單或編成筏地順流而下,運送至貯木場,只是木材損耗會受水位和氣溫的影響。最後才是貯木以及銷售木材,視樹種、長度、用途的不同,再分門別類擺放,通常貯木場也同時有販賣的業務,木匠從貯木場或市場買來木頭原料才能製成木製品,或是從前民生用的柴薪。 近代西方林業科學傳入中國,使得林業有了革新,除了鐵路運材和引進機械化的工具,政府也開始注重林業的科學研究與教育,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且對制度做了調整。只是這一時期森林大幅縮減,主要因當時中國和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森林資源遭受嚴重損失。 如今遼闊的原始森林已經不再常見,但慶幸的是,如今保護森林的意識覺醒,愈來愈多的森林逐漸恢復綠意,期望森林的生氣仍能百年、千年的延續下去,與人類的發展共存。(吳濬伊撰文) 前一篇文章 人間詞話 黃機 歸夢不知家遠近 下一篇文章 食說新語 生津卻暑果子乾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4【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5【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9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10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飛虎隊的寶庫──壘允廠【島嶼紀事】百年石滬與新屋福興宮【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