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思源(苗栗市/自由業)
最近看見村里社區或社團組織,舉辦的一日遊「自強活動」,似乎頻繁許多,遊覽車隊奔馳於鄉鎮公路,往來各景區,成群遊客熙來攘往間,稍稍見到經濟活力復甦了,這真是可喜景象。
但是村里「自強活動」需要經費,一年頂多舉辦一次兩次,且非所有村里都有經費舉辦,也不是每個家庭都參加。
參加村里社區一日遊者,多半是年紀較大,且較有閒的長者,少了消費意願,購買力自然也就差些,這當然有異於陸客團帶來的經濟效益。
原本將屆期的公教人員「國民旅遊券」政策,政府宣布續行三年,這項獨厚公教人員的福利政策有違新政府「轉型正義」精神,是否落實執行,也是頗受詬病,假旅遊真購物時有所聞。
無論是村里社區「自強活動」,亦或公教人員「國民旅遊券」,立意本是良善,但匆促行事只做表面,讓人有急就章虛應感覺。觀光旅遊業面臨寒冬,政府給予任何救命活水,都只是杯水車薪,無法彌補陸客劇減造成的傷害。如何讓村里「自強活動」有更好旅遊品質,並讓「國民旅遊券」發揮應有效益?各個流程都應該嚴加把關與檢討。
蕭思源(苗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