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靖(文史工作者)
自詡要帶民進黨走出困境的蔡英文主席,在三十周年黨慶,以公開信矢言「有些價值,我們一定會堅守,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
這等同預言兩岸關係在短期內將更見惡化,立即而明白的就是在國際間更寸步難行,兩岸之間也會出現不可測的變數。
蔡英文此時拋出「力抗中國」,至少在言辭之間出現了大逆轉,可以確認這和台灣未獲邀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相關。
三十而立,民進黨已兩度執政,蔡英文未來三年多的日子裡,她能拿出什麼辦法解決沒「九二共識」的困境,能否帶領執政團隊走出執政困境?
師大教授范世平日前撰文說,「兩岸都應珍惜目前的狀態,切莫誤判情勢,被內部鷹派綁架,若走向攤牌將是雙輸。」這是賽局理論。大陸有鷹派,既有極左勢力也有激進的網民;台灣的鷹派就是深綠,民進黨再次執政,深綠無不帶著興奮的心情,以為既已執政,就得向「台獨」邁進。
深綠大老級人物接連發言,或要行政院長林全下台或要蔡英文只幹一任,都是要蔡英文向「台獨」傾斜。等同祭出「台獨」神主牌綁架蔡英文。
眼見民調雪崩式下跌,蔡英文不能沒有應對之道,但出以強硬語言拋向對岸,真能緩解內部鷹派綁架嗎?面向深綠這只能是「口惠」,但在兩岸則是「口業」,至少是惡化兩岸的「口實」。
深綠明知蔡英文的執政承諾,「保持現狀」是最大利多。固然蔡英文沒有為「現狀」明確定義,至少蔡英文排除了「台獨」做為施政選項,此時拋出「力抗中國」的形容詞,看似為了「解壓」,其實離兩岸攤牌,已是一步之遙。
而對岸對蔡英文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兩岸來往,要有最低階的政治互信,換言之,要能承認馬英九執政時代的「九二共識」。兩岸若無共識,對岸必然從外部施壓。取捨和由誰承受不言而喻,若論心態,就在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慈悲心。
「力抗中國」當可以有不同解釋,但無論如何都是政治上的轉向,要是大陸不在意政治對賭的「雙輸」,那就得再看看兩岸的那一方,有能耐或有條件承受「輸」的局面。這就不會是言辭上的表態而已。
馬英九以「一中各表」的型態單邊解釋「九二共識」,這是一個局;蔡英文拒絕「一中各表」,這是另一個局。前者就兩岸互動言是雙贏,雖然馬所領導的國民黨輸掉了政權;至於蔡英文遭遇的是雙重困境,一是兩岸經貿的困境,一是島內民調雪崩式暴跌。
比較兩岸在各方面的規模,根本不必通過大數據分析,任誰都知道,台灣承受壓力的空間相對有限,若持續出現政治風暴,更談不上在短期內恢復常態,新南向政策有可能全面替代嗎?明眼人當知這是兩回事。問題還在蔡英文「力抗中國」的下一步在哪?
蔡英文拋出「力抗」,相信不會是即興發言,大有可能在算計:拒絕「九二共識」不能平白付出代價,必要找到轉嫁和替代,除開「新南向政策」,可以預料島內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去中國化鬥爭必然加劇。
再者,有困局就有焦慮,若轉嫁和替代仍無法脫困,勢必打破現狀,已經是搖搖欲墜的「維持現狀」又從何維繫?蔡英文可以把所有「罪過」拋給北京,放任島內政治鬥爭加劇,但誰來承受呢,政治鬥爭和選舉勝負只能解決政權更迭,但台灣的前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