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董氏基金會「隔代教養與孩子飲食行為調查」發現,九成三阿公阿嬤天天幫孩子準備晚餐,卻忽略營養品質,蔬菜與乳製品嚴重不足,近四成隔代教養的孩子每天喝甜飲,六成四每天運動未達三十分鐘。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副主任陳醒荷指出,雙薪家庭愈來愈多,隔代教養情況普遍,但阿公阿嬤寵孫子,小朋友喜歡吃什麼,就給什麼,以致缺乏營養。調查發現,讓孩子吃蔬菜的比例,祖父母比父母少百分之十二;讓孩子吃乳製品的比例,祖父母比父母少百分之十三,讓孩子天天喝飲料的比例,祖父母卻比父母高出百分之十七。
該項調查統計分析全台國小一至四年級共一萬八千零九十九位學童的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式、孩子飲食攝取習慣。
陳醒荷表示,家長適度調整照顧孩子的習慣,就會出現好效果,許多家長習慣用零食點心當作鼓勵孩子乖乖吃飯的獎賞,形成小朋友「菜是被迫要吃的、是不好吃的」的錯誤觀念,養成追求糖果獎賞的習慣。一九九二年美國一份研究指出,要孩子吃完一個點心,才能吃另一個點心時,會降低孩子對第一個點心的喜好。
「盡量少用強迫性管教方式」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建議,家長提供多種健康食物,例如蔬果、全榖、豆製品、堅果,以鼓勵代替強迫,讓家人更健康,餐桌氣氛更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