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41 能寫善道的科學界奇葩霍普雅倫

楊慧莉 |2016.09.24
1263觀看次
字級

文/楊慧莉

科學界少有人既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又善於書寫,而能深入淺出地把自己的專業透露給大眾知道,雅倫卻是這樣一個奇葩。但她的長才尚不只於此,她甚至運用自己的利筆,揭露科學界長久暗藏的性騷擾和性別歧視問題。她的天分、良知及所展現的影響力,讓人刮目相看,無怪乎榮登今年《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榜……

科學生涯
地球生物學界佼佼者

霍普.雅倫(Hope Jahren, 1969-),出生於明尼蘇達州奧斯汀,有三個哥哥,父親在社區大學教科學。一九九一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地質系;五年後,拿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土壤科學的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探討植物裡生物礦物的形成,她用了新穎的穩定同位素方法檢視形成過程。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畢業後,有三年時間,雅倫任教於喬治亞理工學院,擔任助理教授;此間,她用植物化石做了古環境的先進研究,從中發現約一億年前甲烷水合物第二次釋放的時間點。

之後,她前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繼續鑽研,直至二○○八年;期間,曾用一年時間,在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資助下,於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DNA分析技術。這段時期,她在阿克塞爾海伯格島(Axel Heiberg Island)所做的化石森林研究,讓她可以評估島上四千五百萬年前的環境狀況,此研究曾引起媒體的關注。此外,她還針對出現於古土壤裡的DNA做了萃取和分析,首次發現多細胞生物的DNA裡有穩定同位素。

後來,雅倫在夏威夷大學擔任全職教授,所做的研究專注於以穩定同位素分析法,決定地球環境不同時代的特性。本月起,她前往歐洲,任教於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演化和動力學中心。

學術生涯裡,雅倫三次獲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二○○一年,她獲得美國地質學會頒發的「多納斯獎」(Donath Medal);二○○五年,又再度贏得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授與的「馬歇韋恩獎」(Macelwane Medal),成為首位同時獲頒此二獎的女性科學家,也是全球第四位有此殊榮的科學家。 二○○六年,《科普》 雜誌評論她為「十大聰穎」科學家之一;二○一三年,她是史丹佛大學伍茲環境研究中心的「李奧波成員」(Leopold Fellow); 今年,她成了《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之一。

喚起大眾科學意識

除了個人成就,雅倫對於喚起大眾的科學意識也不遺餘力。她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頻道「MSNBC」的專訪,有意化解大眾對科學界女性的刻板印象。

有一次,她還「駭進」美國雜誌《十七》(Seventeen )「指甲保養星期一」(#ManicureMonday )的主題推文裡,秀出自己在實驗室做研究的手,脫離雜誌「著重在彩繪指甲」的本意。不過,她並非想說:「嘿,你看這雙手有多重要。」而是想表達:「雙手可以做的事情何其之多,每雙都很漂亮,但我個人則偏好將自己的手埋在土裡。」

她知道很多女孩長大後看到《十七》,可能會以為女生的手指就該打扮得美美的,這會兒她很高興自己也可以透過推文發表不同的看法。因此,她也鼓勵科學夥伴,尤其是女性,上傳她們做科學實驗的手部照片,目的在引起大眾對科學研究和女性科學從業者的重視。

除了常在社群網站發表她對科學的禮讚,雅倫也侃侃而談女性在科學界所遭受的性騷擾。她建議人們建立有力的專業界限,以及在第一次遭到騷擾時就勇敢地記錄事件始末。


另類書寫
「實驗室女孩」揭密

作為一位優異的美國地球化學家和生物學家,雅倫的學術著述固然無數,不過她也寫專欄、部落格,深入淺出地分享自己的專業,展現自己的文學造詣。最近,她還出版了一本引人入勝的傳記《實驗室女孩》(Lab Girl),初次登場,就讓人驚豔,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植物祕密的一生

在《實驗室女孩》中,雅倫對她生涯中的發現有生動的刻畫,藉此揭露植物「不為人知」的一生。事實上,她對植物學所做的,就好比薩克斯(Oliver Sacks)為神經學或是古爾德為古生物學所做的,目的都在讓普羅大眾一窺這些領域的奧妙之處。

舉例而言,她這樣形容生長在美國中西部的植物的聲音:「在成長高峰期,玉米每天都抽高一吋,一層層的玉米殼為了適應增長會輕輕地移動,而發出連續又低沉的窸窣聲,這是你在八月某個安靜的日子站在玉米田中央就會聽得見的聲音。」

此外,她還解釋了何以樹端的葉子會比下面的葉子小,原因就在於讓樹木底部能在風吹開上面枝幹時也能受到光照。

植物與人之差別

藉由在章節間穿插著樹木、花朵和其他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以及自己成為科學家的生命歷程,雅倫點出人類和植物都擁有堅韌、創意和調適等共通性,但更強調植物基本的「他性」,像是它們依賴光照,也無法像我們一樣可自由走動和旅行,而它們的組織具有多餘和靈活的特性(「根」在必要時可變成「莖」,反過來也可以)。

相較於植物,雅倫則在明尼蘇達小鎮度過她的「安靜」童年。她描寫在長達九個月都在下雪、居民多半在屠宰場工作的極靜小鎮裡,再加上祖先來自挪威,「斯堪地納維亞家庭成員間很早就養成情感疏離的關係。」因此,她如果好幾天沒跟兄長們說到話,一點也不足為奇,而她總在她老爸的實驗室找到精神庇護,不僅感到安適,還因此發現科學的儀式和神奇性。

科學家的甘苦談

傳記中,雅倫記錄了自己從大學、研究所到教職工作的成長歷程,也同時傳達她的工作熱情和科學家為了得到一點研究經費得面對的荒謬窘境,以及科學家百感交集的心境──往往在日復一日毫無成果的枯燥實驗研究工作中,赫然有重大的發現。

儘管在新書裡較少著墨,雅倫在專欄和部落格的另類書寫中,還揭露了科學界始終存在卻少有人點出的問題:性騷擾和性別歧視。她覺得這種事並非科學界的「專利」,這是文化上的權力失衡,只是大家會幻想科學界能置身事外,而她的挑戰就是既要揭露這些陰暗面,又要同時強烈捍衛「靠著雙手做科學研究」的尊貴與美麗感動。

科學人生
工作與生活難以平衡

作為一位優秀的科學家,雅倫又是如何平衡工作、家庭與生活呢?

傳記中,她侃侃而言自己如何一古腦兒地投入科學研究,誓言要做出一番成績來,卻不料在三十二歲時與另一位科學家墜入情網,之後走入婚姻生活。但她也慶幸自己的某些科學研究工作也能在家中進行,就在「她煮飯和兼做窗簾時」。

寓生活於工作中

話雖如此,但雅倫仍不諱言自己還是希望能多待在實驗室,哪怕是多一天也好。她表示,自己的研究工作並非為了想要向研究機構證明自己,也非迎合科學獎勵制度,她只在意自己為何要這樣做,以及可以從中發現什麼?

多年的科學生涯中,雅倫有個共事愉快的工作夥伴──比爾.哈果潘(Bill Hagopian),他們一起歷經許多「冒險」。比方說,他們為了給第一間實驗室添置舊的露營設備,曾四處搜括救世軍商店;帶著學生踏上路況極糟的田野之行,在加拿大北邊的北極群島挖出腐葉;健行到愛爾蘭一處綠油油、所有非綠色之物頓時變得十分搶眼的地方,好不容易收集到一千多種苔蘚植物樣品,卻差點被機場安檢人員丟進垃圾桶。

為了平衡工作與生活,雅倫也與比爾培養出絕佳的默契。兩人逛好市多,除了添購實驗室所需的鋁箔紙,雅倫也順道為家中冰箱添購食物;去市中心買工作所需的電子商品,也不忘去看場電影調劑一下;去餐廳吃飯,靈感乍現時,就直接在餐巾紙上規畫實驗。

對雅倫和比爾而言,生活早就寓於工作中了。

科學家有如螞蟻

儘管如此,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雅倫還是在傳記中流露出些許不安。不過,她仍對自己的處境心存感恩,「我的故事一點也不悲劇,我的努力都獲得了相當的回報。我其實很幸運了。」

一路上,雅倫也漸漸明白自己的科學工作只是某個大計畫的一部分,並發現自己不像所研究的植物,倒比較像隻螞蟻,「被驅使一路穿過森林,找尋每個植物化石,把它們堆疊在一旁,想像它們佇立一角的景況……力量雖不足,也寂寂無名,卻比看起來的更堅強,而且是某個偉大之物的一部分。」

無疑地,這個偉大之物,就是整個科學界永續不斷的研究工作,而她則扮演著繼往開來的角色,接續前輩們留下的未竟之務,之後也會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棒給後生晚輩,成為整條「科學家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