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人數減少,交通部與財政部研擬對觀光產業提供租稅減免,初步鎖定觀光旅館業、觀光遊樂業及旅館業三大類,可享有房屋稅及地價稅減免。
我們認同政府提出促進國旅方案,優先針對衝擊的產業包括遊覽車、旅行業者以及中小型觀光產業提供優惠貸款、貸款展延或紓困融資協助,幫助產業喘口氣,減輕貸款壓力,但不能苟同減稅措施。
因為「凍薪的人繳稅,但有資產的人卻可以減稅」,說不通。減稅會不會到最後又演變成財團受惠,一般人民卻反蒙受其害?使有錢者愈有錢,國人所得分配益發惡化。
如果按照同樣的邏輯,那麼台灣出口已連十七黑、創最長負成長紀錄的出口產業,是不是也可以上街頭要求政府減稅。近年來台股成交量不振,營運更是首當其衝的證券業者,抑或是呆錢甚多的銀行業,也可以要求比照辦理,這豈不坐實了外界質疑「會吵的小孩有糖吃」嗎?
從過去以往的經驗來看,稅一減就無法回頭,連帶讓稅收也「回不去了」。因此造成的更大的財政缺口、稅負不公、國庫損失,最終將使減稅只是飲鴆止渴。對此,擁有深厚財經背景的林全內閣,豈可不慎。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