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公布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只要輸入自家的門牌、地籍資料就可查詢,結果許多台北市的知名地標,例如台北市政府、總統府、仁愛帝寶豪宅等,都位居高度液化區內,連台北市長柯文哲位於信義路的住宅,也在紅色區域內。
筆者認為,施政應周全完備、不能暴虎馮河。試問:台北市政府公布潛勢圖後,可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果沒有的話,那豈不成了半套政策?
市民當然有知的權利,但是知道後要能趨吉避凶,這樣的知才有意義,也才有價值,否則徒增恐慌。
台北市房價飛漲,民眾常嘆:台北大,居不易。好不容易覓得一處棲身處,如果不幸位處高度液化區內,絕非如市政府高層輕描淡寫所言:只要對症下藥,土壤高度液化絕非絕症,只要盡快進行安全鑑定或都市更新即可。如何協助安全鑑定和都市更新,市政府有說清楚嗎?
除了補助老舊房屋健檢外,市政府的配套措施還可以給予減稅、都更容積優惠等。總之,市政府應該在公布潛勢圖的同時,也對處理高度液化區內的老屋健檢、都更和減稅等,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
這樣的公布才有意義。否則像現在公布後,市政府什麼也不做,市民只能自求多福,這樣的公布除了徒增恐慌外,又有何意義呢?
吳悅(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