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走出 人間佛教的未來

妙熙 |2016.09.09
3600觀看次
字級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一行人,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 圖/世界佛光會王淑慧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由監事長首愚法師(左起)、輪值主席慧傳法師、主席團黃書瑋(右一)代表,致贈紀念品予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右二)。圖/世界佛光會王淑慧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一行搭乘高鐵時,四名車長送行。圖/世界佛光會王淑慧

文/記者妙熙特稿

有位和尚和肥皂商一起散步,肥皂商疑惑的問:「佛教可以洗滌人心,但二千五百多年來,為何人們仍然在爭奪、殺害、彼此仇恨呢?」

和尚說:「就像小孩在泥漿裡玩,需要用肥皂來清洗。肥皂也有千年歷史,為何人們依然需要呢?因為人們洗淨之後,又會不斷的弄髒,就像佛法洗淨了人心,可人心又依然不斷的被染汙。」

「肥皂本身不會使人清淨,唯有人拿來使用,佛法也是要拿來用,人心才會真正的清淨。」

洗潔身體的肥皂,不斷換新,洗滌人心的佛法,也要與時俱進,才能符合現代人的需要。

目前,佛教面臨的挑戰如同肥皂一般,如何生活化,讓人每天都需要。中國佛教有其政治的歷史因素,普遍存在遁世避俗的觀念。星雲大師來台弘法將近七十年的歲月裡,開展出生活的佛法,為人所需要的人間佛教。

為讓人間佛教使更多人受益,去年八月成立了「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凝聚了台灣佛教界三百多家寺院、教團,以及三百餘位社會賢達參與,今年五月首次舉辦聯誼交流,參訪台灣各寺院、佛學院。九月五日組成「兩岸人間佛教交流訪問團」,展開一連七天的訪問,成員多達一百八十人,擴大影響層面,具有開創兩岸人間佛教的契機、培養佛教人才傳承的重任。

佛法生活化

要為人所接受

幾天下來,拜訪了中國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以及大陸各主要佛學院負責人,如普陀山佛學院、峨嵋山佛學院、杭州佛學院、雲南瑞麗菩提學校、四川尼眾佛學院等。

言談當中,「人間佛教」已成彼此所能接受的共識。目前,大陸佛教仍停留在靜態的山林佛教,在面對高速發展的動態社會時,已難滿足。同樣的,在佛教發源地印度,十二億人口中,佛教徒占不到百分之一,佛教衰敗原因諸多,中國國學大師季羨林歸結一個主因就是「佛教不被需要了」,當人不需要佛教時,自然遭到淘汰。

佛教應該要關注人的發展、人的動態、人的需要。聯合佛教界,重視各行各業,結合生活的各個層面,如星雲大師所說:「從僧眾到信眾,從山林到社會。」佛教要被人需要,要給人接受,才是一條光明之道。

佛教在中國亦有千年歷史,然中國的佛教也因歷史因素,現在也面臨另一個轉型階段。中國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提到,今年四月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會中習近平總書記罕見的指出「中國宗教保持中國化」的方向。

保留神聖性

傳統與時俱進

佛教傳自印度,經千餘年來的融合,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思想。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崛起下,佛教內部也產生了質變,如佛寺上市、承包經營、收取門票、販售香燭等商業化行為,讓無價的心靈殿堂,成了對價的門市。

大陸佛教界本身也不乏新生代,努力掙脫,找尋佛教的新方向。「人間佛教」以非佛不做為原則,保留宗教的神聖性,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時代潮流,不流俗套,正是中國佛教所需要的一股清流。

肥皂要拿來使用,才能洗淨身體。佛法要拿來運用,才能成為生活所需。這看似簡單的道理,要付諸實踐,集眾人之志,從台灣出發,擴及兩岸,走向世界,又談何容易!

然而,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已邁出步伐,走在劃時代的路尖上,勇敢跨出佛教未來的第一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