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串聯產地到餐桌,盤中食物也能是「知識饗宴」。農委會近日組成食農教育推動小組,可能比照日本方法,除了讓食農教育進入校園深耕,也讓孩子有機會至「農家寄宿」、「農事體驗」等,到產地了解食物是如何生產、送到餐桌的,預計最快今年底將提出食農教育推動計畫。
為了讓國內食農教育更加深化有趣,推動小組也參考日本經驗,未來可能納入台灣計畫中;曾赴日調查食育教育的農委會企畫處處長胡忠一表示,日本為了推廣食育,不只學校的教材、營養午餐都特別設計過,甚至還有一系列農事、農家體驗等,學校結合戶外教學,讓孩子到農家寄宿,體驗農村生活。
胡忠一說,通常由一個農家接待三至四個孩子,學生就住在農民家中,跟著農民下田拔蘿蔔、種茄子…體驗農作生活,許多孩子待個兩、三天,要回到都市時,都還依依不捨;另外,也把孩子帶到牧場,親眼看看杯子裡的牛奶,是怎麼來的。
回到國內,九月開始,農委會與教育部推動學校營養午餐採用具有產銷履歷認證的食材。農委會指出,未來目標也希望可以結合食農教育讓孩子到產地看看營養午餐的肉、飯、菜如何產出。
翁章梁表示,未來是否有可能比照日本設置專法,翁章梁說,還有待行政院內各部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