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未來打針不會痛了!台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朱瑾的跨國團隊,研發出金屬玻璃鍍層針頭,能降低注射時的摩擦力,減少疼痛感,也能提高針頭的耐用度,研究成果登上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目前正積極和醫院及廠商洽談合作,未來可望運用於實務。
只要在針頭上加上薄薄一層金屬玻璃鍍膜,就能讓打針不痛。朱瑾表示,金屬玻璃的特性就是無晶界、表面平滑和疏水,手機廠商曾想運用於機殼上,但國內外沒有人將金屬玻璃鍍膜應用在針頭上。
朱瑾指出,打針時會疼痛,是因為針頭深入人體組織內時,隨著針的接觸面積的深度增加,摩擦力和阻力會愈大,醫師護士施力也需愈大。除針的表面損耗加速之外,也導致疼痛感增加,所以較粗的針頭表面都塗有液態的潤滑劑,以減少這類摩擦力。目前小針頭沒有潤滑劑塗層,打入牙齦的麻醉針、醫美用的小針仍會疼痛。
團隊實驗顯示,把針頭鍍上一層金屬玻璃鍍層,可大幅降低八成的摩擦力,不僅降低疼痛感,針頭也不易耗損。測試結果發現扎了十回,針頭仍不見變鈍。因此研發金屬玻璃鍍膜針頭,未來可應用在小針美容,牙醫麻醉用針、手術縫針,以及工業生產用的刀具針孔。
研究團隊為跨國組合,由台科大和日本德島大學、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團隊合作。朱瑾表示,台科大與德島大學合作已逾三年,結合台科大機械、材料與電子等工程領域優勢,以及德島大學生物、醫學強項,共同研發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