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禮,是一個一輩子相信禮並且內化禮的人,卻到七十二歲還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悲傷,失禮地為弟子子路之死痛哭於中庭……
《論語》中提到子路的地方有四十七處,他是孔門弟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子路是個非常勇敢的人,他的打扮跟其他孔門弟子不太一樣,也是個地位特殊的人;他不僅是孔夫子的學生,還是孔夫子的車夫兼保鏢。孔夫子常會被人罵,自從有了子路這個學生後,罵他的人就少了很多。孔夫子對子路也很信任,說:「如果有一天我走投無路了,大概只有一個人會跟著我,那就是子路。」
子路雖然對孔子非常忠誠,但也會批評孔子,「子見南子」就是個非常有名的例子。有一次,孔夫子想拜見衛靈公的夫人南子,想藉此把治國的道理教給國君,但她的名聲不好,孔夫子猶豫後還是決定去見南子,子路知道後,非常生氣地說:「老師,你怎麼能去見這麼一個女人啊?」孔夫子百般無奈地對子路說:「我是為了講治國的道理,才去接近南子的,如果不是的話,老天罰我。」
子路就是這樣一個非常可愛又有才華的人,可惜最後死在了帽子上。
衛國發生內亂,子路看不過去,要罵這些亂臣賊子,結果有人把子路的帽子給打掉了。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意思是「我可以死,但是我的帽子不能打掉啊」,所以他把帽帶給繫好,這麼一弄,就被亂臣賊子殺死了。
古人對衣冠整齊十分重視,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衣冠整齊同樣重要。衣服穿得得體,該釦的釦子釦好,該繫的鞋帶繫好,你會給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大家也會覺得你是個負責任的人。
這是從小要養成的習慣,當你長大後,這個習慣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原文】
於是子路欲燔台,蕢聵懼,乃下石乞、壺黡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結纓而死。
(引自《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