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二月四日起,全台動物收容所邁向零撲殺;但根據農委會統計,原本為了解決過量的流浪動物收容問題,全台二十二縣市中,有八縣市的流浪犬貓認養成效不彰,竟出現收容的流浪犬「北狗南送」、「易地收養」怪象,動保團體表示,這暴露流浪犬零撲殺政策缺乏配套措施,結果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被點名的八縣市包括桃園、新竹、南投、雲林、嘉義縣、花蓮、澎湖和嘉義市,把收容流浪犬送到民間狗場或動保團體收養的比率接近三成甚至高達七成;其中,嘉義縣去年到今年四月間,民間認養流浪犬僅占百分之二十九點六,高達百分之七十點四都靠民間狗場或動保團體認養,代表地方政府只是把狗「從甲地送到乙地」,問題並沒有解決。
流浪犬送交民間狗場、動保團體認養比率較低為高雄百分之三點六、新北市百分之六點四、台北市百分之九點八、彰化百分之十三點五及屏東百分之十四點七。
今年四月,嘉義縣「動物運送專車」運送流浪狗過程中,悶死四十多隻流浪狗,當時就是要把流浪犬從嘉義縣動物防治所,運送到台南將軍的一處私人狗園安置。過去也曾發生南部兩縣市,為了美化流浪犬數字,互嗆對方把流浪狗送去對方縣市。
在立委和部分動保人士推動下,二○一五年動物保護法三讀修正通過,全台公立收容所明年二月起零撲殺,但農委會資料顯示,去年全台公立收容所收容近八萬隻流浪動物。保護動物協會秘書長黃榮慶表示,當時部分人士力推零撲殺,如今卻將由全民承擔後果,各縣市政府的能力不一,財力不相同,對於流浪犬的照顧能力也不同,為了應付明年二月的零撲殺政策,加上中央壓力,只好「不要死在我這裡就好了」。
源頭管理 絕育最重要
黃榮慶說,現在為了要達到零撲殺,「眼不見為淨就好」,縣市政府有流浪犬不抓、抓了不殺,或者抓了以後盡可能通通送走,但這樣就「零撲殺」了;大量犬貓擠在爆量的收容中心裡互相傳染疾病,「真的有兼顧動物福利,對犬貓真的尊重生命、是好的嗎?」
他認為,源頭管理絕育才是最重要的,世界各國都盡量鼓吹絕育,最厲害的可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但台灣大多數的流浪動物都是飼主沒負起責任棄養造成,要落實零撲殺,源頭管理才會真正有效,否則連台北市也需要找人代養,但還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科長江文全表示,各縣市政府的環境承受程度,流浪動物收容度都不一樣,經費充足的縣市可以委外請人代養、托養,並提供飼養費、飼料費,但有些縣市就僅能推動民眾認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