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購買前最好清楚告知藥師當時的症狀,選擇合適的藥品,避免增加身體不必要的負擔。圖/記者邱麗月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感冒服用解熱鎮痛藥,並不會加速恢復。」國內最新研究發現,使用解熱鎮痛藥,並不能加快感冒復原的速度,也不能改善咳嗽與流鼻水,反而會引起腸胃不適、皮疹等副作用。醫師與藥師都建議患者多喝水、多休息,感冒才會好的快。
國內最新研究,綜合九個全球性臨床試驗,共一千零六十九名受試者,比較三十七個項目,包括彼此直接比較,以及與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解熱鎮痛藥可以有效改善頭痛、耳朵痛、肌肉與關節疼痛等疼痛症狀,卻無法改善咳嗽與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也不能縮短一般感冒的病程。
台北醫學大學「考科藍台灣研究中心」執行長陳杰峰醫師表示,這項研究是在衛福部指導下,由中心與台灣實證醫學學會共同舉辦實證徵文比賽,共有四十三篇生動有趣的投稿作品。其中,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游佳玲、江俐慧、陳琦華三人,以「使用解熱鎮痛藥會使感冒快點好嗎?」勝出,拿下金獎。
醫:針對個人 對症下藥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方麗娟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今年公布最新的統計資料,我國前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至門診就醫的患者,總數高達五百八十五萬人。她指出,感冒大都由病毒感染引起,會同時侵犯各年齡層的人,通常會出現咳嗽、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頭痛及全身痠痛等症狀,不論耳鼻喉科或家醫科醫師,都會針對個人症狀與體質「對症下藥」。
方麗娟說,感冒雖是「不看也會自然好」的病,但有不少患者會購買市售綜合感冒藥,以為其含有多種成分,能適用於「各種症狀」,看似「全面、綜效」,卻是以「亂槍打鳥」的方式,即便矇對了一兩個症狀,其他不必要的成分,也會增加身體不必要的負擔。
方麗娟提醒,並非所有感冒都得服用解熱鎮痛藥才行,尤其老人、小孩與慢性病患者更要留意。唯有對症下藥、多喝水及多休息,才是「快快好」的最佳選擇。
感冒通常需一周才痊癒
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劑科主任陳琦華表示,臨床發現部分民眾為求療效,常會一次喝完一瓶感冒糖漿,等於一次吃下兩天的藥量,恐會影響肝腎功能,導致血壓上升。如感冒藥若含有治療流鼻水的抗組織胺,易引發嗜睡;若含緩解鼻塞的甲基麻黃素,或是避免嗜睡的咖啡因,過量服用恐將引發藥物成癮問題。
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劑科藥師游佳玲說,台灣一年的感冒成藥與糖漿,市值高達二十億元,許多民眾甚至一有感冒前兆就開始服用。幾乎每個人都曾感冒,也都有服用解熱鎮痛藥的經驗,大家都很重視感冒藥的「療效」,但多半「欲速則不達」,因為一旦感冒,通常需要一個禮拜的周期才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