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常法師
圖/人間社
一圖/人間社
文/如常法師
一般人聽說淨土,想到的就是西方的極樂淨土,然佛教的淨土,不單是西方淨土,尚有無量無數,常見聞的有:阿彌陀佛之西方極樂世界、阿閦佛之東方妙喜世界、藥師佛之東方淨琉璃世界等。以上諸佛之淨土距娑婆世界,各有一定之方位,所以稱為十方淨土。此外,還有彌勒淨土,指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距離我們世界最近。
淨土,即清淨的地方,或莊嚴淨妙的世界。據經典記載,有一次,舍利弗不解的問佛陀︰「為什麼諸佛國土都清淨無比,唯獨佛陀您所教化的國土卻是如此的汙濁骯髒呢?」釋迦牟尼佛一聽,即以腳趾一按,剎那間日月四洲、金河茂樹、繁花秀草,齊現眼前,說︰「這才是我的世界,你所看到濁穢不堪的國度,那是眾生業力所現。」佛陀是為了救度此界眾生才示現婆娑世界的。《維摩詰經》中,佛告寶積菩薩:「是故,寶積,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星雲大師秉承佛教精髓,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記得他剛來台灣時,有一位同道和他說:「大陸的寺宇氣派恢宏,比較能夠攝受人。」他乍聽之下,覺得那裡的道場不都一樣嗎?心中頗不以為然,但後來比較研究的結果,發覺的確有幾分道理。大師想起經典中敘述極樂世界黃金舖地、七寶樓閣、八功德水、微風舒懷等情況,不禁對阿彌陀佛的善巧方便,敬佩萬分。
所以後來他自己建佛光山時,也非常注重式樣格局,總是力求外部的大方莊嚴,富麗堂皇,內部的美觀舒適,怡人心脾。大師表示,雖然無法做到行樹羅網、水鳥說法的境地,但是他購苗植林,愛護禽獸,使來山遊客都能享受林園風光;他搬砂運土,移山倒水,建設淨土洞窟、佛教文物陳列館、展覽館,讓朝山信徒均能領略文化之美;大師恪遵古制,取法現代,成立禪堂、念佛堂、抄經堂,令佛子們都能在此獲得法喜禪悅;大師用心擘畫一桌一凳、一瓦一石,希望凡是來這裡的一切眾生,均能滌盡塵慮,增長菩提。
星雲大師是要我們把人間建設成佛國淨土,如太虛大師所說的「人成即佛成」,讓每一個佛教的信徒,都能得到佛法帶給他的心靈的平安,能有佛法去除他的貪瞋煩惱,讓他安身立命、家庭和諧、彼此友愛,享受人生的樂趣。
我們要如何建設自己的淨土呢?經典中說:「心清淨故,眾生清淨」、「心淨則土淨」。星雲大師說:「我是佛」,他要每個人自許「我是佛」。是佛就要「行佛所行,為佛所為」,「三好四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就是「行佛所行,為佛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