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真義 文/慧峰法師 |2016.08.14 語音朗讀 28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學佛的真義 圖/人間社 學佛的真義 圖/人間社 慧峰法師 圖/人間社 文/慧峰法師 圖/人間社 「學佛」,「學佛」,我們常常把這兩個字掛在嘴巴上到處說,但其實「佛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到底應該學什麼?要學到什麼樣程度?這許多問題,都是學佛者想要了解的。 為什麼要學佛?不管你是國家的總統,或者馬路的清潔人員,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生活課題。人生充滿酸、甜、苦、辣,佛法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令自己及眾生能夠「離苦得樂」。無論是家庭紛爭,或是工作壓力,每個情況都有它自己的原因和發展脈絡,若能夠理解,就可以明白每個問題也有它的解決方式,這是佛門所說「因果業報」的「正見」,是學佛第一個準則。 即然決定要學佛,到底應該學什麼呢?佛教的書本太多,不同的寺院又舉辦各式法會、開課、舉行種種活動,有時會讓初學者難以適從。若用一些核心佛教共認的說法,可以將應該學的內容分成五個階段,就是所謂「信、戒、定、慧、證」,把整體學佛的路程分得一清二楚。 「信」是指信仰,我們肯定佛法的價值,又願意以三寶佛、法、僧作為人生的學習榜樣、模範。信是我們學佛的動機與正能量。「戒」是身體與言語行為的規範,既可保護自己不會做錯事,也同時保護周圍的家人、社會、國家與全世界眾生不會被我們傷害。只要做到不侵犯,必然會減少許多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向世界和平前邁進。「定」就是開始面對所會引發外在衝突的心源,將各種啟動暴力與不正確行為的貪、瞋、痴煩惱的思維與情緒一一地平靜下來,令內心得到安穩而明瞭的狀態。雖然心能逐漸平靜下來,但只是暫時的效果,所以需要在定中發揮我們本有的智「慧」,才能夠拔除煩惱的根源。最後體「證」到心裡無憂、無惱的解脫境界。 要學到什麼樣程度?以上是一個很完整的過程,但是每個人還需要注意自己現實的情況來衡量要投入到什麼程度。就像小孩子學鋼琴,選擇太容易的樂譜會缺乏挑戰性,很容易感覺無聊;如果選得太困難也會有失敗感,覺得不論怎麼做還是不會,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天分而放棄。所以應先反思自己目前的位置,再定一個稍微高於現況的目標,便可以慢慢踏實的走上去。例如學打坐,若每天只坐十分鐘,那就將你的計時機設為十五分鐘吧!等到一天天習慣了,可以再調到二十分、三十分或以上。 有些人與先生或妻子吵架,若需要一整天的冷靜才道歉,那就試著改變在十二個小時內說抱歉,習慣一段時間後,慢慢進步到一個小時內就要道歉,到最後很快地在吵架前就已經先說sorry!如此不但會省去不少煩惱,家庭也會更和樂。學佛要按照自己的能力來學習,不與別人比較計較,此外還要隨喜讚嘆他人的道德與修養,如此循序漸進,就會逐步了解「學佛的真義」,成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 前一篇文章 淨土的真義 下一篇文章 福慧故事 以智慧來代替金錢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晨齋語錄】覺悟【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佛光山口述歷史系列】佛光會成立 人間佛教新紀元【紅塵禪煙】悟心見道【人間行者心】佛法的無菜單料理心保和尚講說法要 鼓勵直下承擔 發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