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老樹 的 身體語言 文/吳睿保 |2016.07.31 語音朗讀 277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二○一二年搶救菩薩寺老樹。 近四年後,老樹已綠葉蓊鬱。圖文資料/社團法人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提供 南投八社聯合例會社會服務社區關懷老樹活動。圖文資料/社團法人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提供 樹木修剪將葉片全數去除,樹木無法得到能量進行呼吸。圖文資料/社團法人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提供 文/吳睿保 圖文資料/社團法人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提供 有關樹木對地球的重要,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夠了解,但是呢!既然有這麼多人都知道樹木的重要,那為什麼還有很多的老樹因破壞性的開發與多重的人工設施,造成生長棲地條件被剝奪,導致生長勢衰弱、凋零,而最後僅被貫上一個病灶名稱就將其宣判死亡!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重視「人與樹的好關係」,長期努力於公益搶救在人周遭的老樹,不捨台灣老樹因為被錯誤的對待而消失。協會認為老樹保育是代代相傳的接力賽,應該使用無毒、友善環境的方法來與樹共好。 我透過老樹救援協會的講座對樹有較多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夠主動自發性,種一棵樹來救地球免於傷害,同時友善對待地球親密的一分子—老樹。 感謝老樹默默為地球盡心盡力維護環境的淨化,生態的永續,如果全人類在各自的鄉村都市住家或田地道路上,多種一棵樹木,讓全世界的道路都成綠色隧道,照顧好每一棵樹木,地球就不會受溫室效應熱溫熱浪的侵襲。 所以善待老樹,讓老樹活命,也是幫助自己活命。 台灣老樹救援協會有這麼一段話:「老樹想要活下去……少一些花台,少一些覆土,少一些鋪面,少一些斷根,少一些水泥,少一些積水,少了的是不當設施,多了的是活命的機會……」 聽見老樹的聲音 至於怎樣才能讓老樹活命呢?老樹救援協會談到幾個重要觀點,以下僅舉其二,打破社會大眾的錯誤認知,強調友善無毒的植栽養護方式。 一.樹,才是最好的樹醫 「現代樹醫之父」美國學者Alex shigo博士於一九八五年提出CODIT理論(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 In Tree)樹木的防禦機制。Shigo博士多次提出傷口塗劑的真相,並以實驗證明其無效性。 Shigo認為,樹木處理自身潰爛的部位,一是在鄰近潰爛的區域形成防禦層,而非修復潰爛處,二是重新增生新的組織,強化支撐力量,與傷處共存。一旦人類以動物「癒合」觀點照看患部,過度挖掘,便會破壞防禦層,致使潰爛更趨嚴重,反成樹木死亡的幫兇。 故在發展新的技術前,要停止施做對樹木有害無益的治療方式。 二.樹也需要呼吸 呼吸會消耗樹體許多的能量(葡萄糖)。有消耗就需要補充,所以樹木也需要時時刻刻補充葡萄糖。 而樹木的葡萄糖哪裡來呢?樹木的葡萄糖由葉片「光合作用」而來。樹木的食物就是「光」,樹木的嘴巴就是「葉片」。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將「水」、「二氧化碳」與「光」,轉換為「葡萄糖」(能量),向下輸送至需要的器官,給樹體各部位來使用。 而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產物多數人認為是氧氣,並不正確。對樹來說,最重要的是葡萄糖。 當進行樹木修剪時,將葉片全數去除,就是切斷樹木的「器官」!樹木就無法得到能量來進行呼吸。那不就像是把我們的嘴巴封起來,讓我們無法進食一樣。人會死掉,樹不也會嗎?(圖①) 救援老樹的案例 一則則老樹救援的故事,請您傾聽老樹的肢體語言,別再傷害它們! 例一、台中師大附小的白千層樹是校園之寶,長期在花台內,根系無法健全生長,花台是老樹旁邊常見的設施,卻是樹木死亡、倒伏的元凶。 花台建設需斬斷原本的根系,造成樹木失去原有根系而衰弱。不僅支撐結構受損,更影響樹木吸水的能力,相對影響樹木上部的生長。 沒有排水孔或排水孔不通的花台,像小水池一樣泡著樹。土壤孔隙被水占據,沒有空氣沒有氧氣,樹木的根系無法呼吸,無法吸水維持生命所需。更造成原有根系泡水潰爛死亡,而缺乏支持根系,成為倒伏的危機。 例二、一棵南洋杉,樹幹破損嚴重,樹木雖然有窗框材的癒合努力,但樹幹內部已腐朽潰爛,汁液一直從傷口滲出,承受不了上方的重量,從箭頭處折斷,因此躺在建築物上。(圖②) 而導致維管束潰爛的原因是什麼呢?就是這個鋪面!密不透風的緊壓著根系,外圍還有一圈的混凝土框,阻斷了排水與窒礙根系生長,因此,維管束從根系開始潰爛向上蔓延。 樹木雖然努力生長企圖要彌補傷口,然而葉量太少所製造的葡萄糖不足以支援樹木的二次肥大生長,最後樹輸了,生命就要走向盡頭,你能了解人類帶給樹的困擾了嗎?聽到樹哀嚎的向你求救嗎?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多年來致力於校園老樹救援及教育推廣講座,期待有更多校園及社區的人參與,以實際行動來挽救老樹,減緩地球日漸暖化的危機。 樹木的防禦機制 樹木受傷時,會將死亡的組織包覆防止擴散,長出新生組織以強化結構,彌補腐朽的缺陷。 1.產生變色材、防禦層 病原入侵蝕時,活細胞會聚集具有抗病性的化學物質包圍腐朽的區域,而使防禦區的木材顏色變深,稱為「變色材」。 緊鄰腐朽區的深色硬化木材則是能強力抗菌的「防禦層」。 2.產生形成層隔離壁 當腐朽菌嚴重入侵樹幹或樹葉時「形成層」會形成「形成層隔離壁」,避免腐朽現象持續擴大蔓延。 前一篇文章 森林中的小屋 下一篇文章 苑裡山腳稻香—彩繪媽祖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視覺DJ】湧泉洗衣池【植感時光】加羅林魚木 文青朝聖 【四季花藝聯想】春之茁發 萬物甦醒的希望【視覺DJ】流蘇與春櫻【自然之書】漂流木的沉思【植感時光】 清香處處 野百合有春天 作者其他文章玻璃藝術的浪漫風情天然有機香蕉的搖籃野狗報恩 守護老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