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出埃及記」是許多教徒熟悉的聖經故事。紐約時報報導,猶太人將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視為猶太人建國的重要根據,這段記載描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上帝的協助下將紅海分開,並在沙漠曠野中流浪四十年,尋找應許之地。不過埃及考古學家始終無法找到支持這段聖經故事的蛛絲馬跡。
聖經上說,摩西是猶太奴隸的兒子,為躲避埃及法老的殺害,家人把嬰兒時期的摩西放在籃內,隨尼羅河漂流。他被法老的女兒救起後在宮廷長大,後來發現自己是猶太人的子孫,在上帝的協助下,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途中,摩西登上西奈山(中文聖經原文作「西乃山」),上帝在燃燒的荊棘中顯靈,摩西接受「十誡」。
在今天的埃及,觀光客登上西奈山,導遊會指著一叢荊棘說,那就是聖經裡燃燒的荊棘。
但長期在北西奈地區工作的考古學家,從未找到支持這段聖經故事的證據,而且只有一項考古學上的發現,顯示猶太人曾在埃及生活。
埃及首席考古學家哈瓦斯說:「我們找不到歷史證據。」
他帶領記者參觀距開羅兩小時車程的北西奈地區的東坎塔拉遺址。過去十年來,埃及考古學家在這片廣大的不毛之地挖掘歷史遺跡,最近挖出兩具人骨,旁邊有陶器和埃及人當做護身符的聖甲蟲雕飾。
同時,考古學家也挖到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地中海火山爆發的熔岩;那次火山爆發摧毀埃及、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的村莊,造成三萬五千人喪生。
帶領挖掘工作的馬克桑德提出另類理論,他說:「一位法老被淹死,全軍覆沒,這在埃及是危機,埃及人不記錄危機。」他指的是聖經記載上帝將紅海分開,讓以色列人逃走,紅海再合起淹死追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