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出家修道會正授典禮,戒子虔誠求受清淨戒法。圖/人間社記者知泉
【人間社記者知泉大樹報導】佛光山二○一六年第八十五期短期出家修道會,十九日晚間禮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近千位佛子、歐美禪學營學員及全山大眾開示。大師從人間佛教的角度,為眾開示《華嚴經》中的「普賢十大願」,進而在生活中實踐落實佛法。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大師分享在《華嚴經》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喜愛柔和忍辱的法門,並安住慈悲喜捨的生活。
在生活中如何依著「普賢十大願」修持?大師說,一者、禮敬諸佛是人格的尊重;二者、稱讚如來是語言的讚美;三者、廣修供養是無限的奉獻;四者、懺悔業障是認錯的美德;五者、隨喜功德是與人結緣的歡喜;六者、請轉法輪是真理、法音的宣流;七者、請佛住世是聖賢的禮遇;八者、常隨佛學是親近善知識;九者、恆順眾生是與人不對立、不執著、不計較;十者、普皆回向。
在家與出家有什麼不同?大師說,在家過的是「有」的生活,有家庭、妻女、金銀財寶,但同時有煩惱,有窮有盡;出家無家,沒有物質富有,無窮無盡、無量無邊,參與短期出家要把所有物質、想法都拋到山外,穿著道場提供的一套修道服,體會人生必有一番滋味。
出家條件:
信心+心甘情願
出家需要什麼條件?大師說,能有出離心就是出家,若出離心不足,在家學佛也是一樣。參與短期出家也需要有條件,信心是第一條件。有願力歡喜接受出家生活?心甘情願是第二條件。參與短期出家要發心隨眾,你能有這個發心嗎?若心已準備好,條件已具足,發心短期出家能找到自己、認識自己,找到出家空無的世界,有無限寶藏,什麼都是我的,什麼也都不是我的,因緣條件具備不容易。
大師叮嚀佛子,認識佛教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佛陀是人不是神」,信佛不是迷信,佛陀是覺悟的聖人,我們尚未到達階段,透過短期出家等修行方式與佛看齊。在七天當中,學習運用佛法排除煩惱,心無罣礙、沒有煩惱顛倒妄想,享受法味解脫,要真正用心接受。
短期出家的戒子於十七日正授典禮過後,正式成為出家人。七天裡讓大眾內心充滿法寶資糧,除了學習出家人風範,還有梵唄習唱、分組座談、出坡作務、高僧行誼等課程,行解並重的修行生活,令每個人深感在佛光山參與短期出家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