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筱欣
退休後,我到某公家機關當義工,在服務過程中看到許多人生百態,而最讓我感慨良多的莫過於老人問題。許多老人辛苦一輩子養育兒女,但年老時,卻無兒女在身旁聞問關懷,不禁讓人感慨台灣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前幾天,遇到一位C先生,八職等公務員退休。他告訴我,從去年老婆去世後,自己又中風,現在走路都不太方便,每天都是自己一個人去復健,肚子餓就到隔壁的小吃店吃一碗五十元的咖哩飯,或炒個三十元青菜配飯了事。每天孤單一人在家,看過去左邊是牆,右邊仍是牆,除了牆就是空氣,除了自己的呼吸聲,什麼都沒有。
他家住在火車站前,以前我常去他家搭便車參加活動。我問他:「以前去你家,常看到好幾個孫子、孫女,現在呢?」他說:「長大了,都去上班了。」並接著說,他有四兒一女,但晚景淒涼,原本身體健康,還有老妻為伴,自從去年老妻走後又中風(老妻罹患癌症時,都由他照顧),四個兒子,兩個住在老家附近,另兩個住在隔壁鄉鎮,但只有一個兒子偶爾會回家探視,其他都白養了。女兒住台北,開貿易公司,一年中有十個月在國外……聽完他的訴說,我感到不勝唏噓,卻不知如何安慰。
相較於C先生,另一個G太太更可憐,她沒有受過教育,年輕時喪偶未再婚,獨立撫養二男二女長大,現在靠老人年金及做資源回收度日,長年沒有經濟支援。二男二女子孫滿堂,逢年過節都會回來,但平常卻沒有任何回饋。她笑笑說不用跟小孩拿啦,生活夠用就好,實際上,是沒有一個兒女願意拿錢回來。守寡一輩子,含辛茹苦地撫養四個小孩,豈是容易的事?但小孩沒看見她的辛苦,讓她也是孤苦終老。
還有一個可憐的身影在我腦海揮之不去。有一天下午,我到附近小學的操場運動,突然下起一陣大雨,很多人都趕緊回家去,但有一個年紀和我相彷的婦人卻往相反的方向走,慢條思理地走向教室走廊。有人問她:「下大雨了,為何不回家?」她答說:「只有媳婦有家裡大門鑰匙,我沒有家門的鑰匙,所以進不了家門。」旁人再問為何不再去打一副鑰匙?她沒答腔,再問,仍是無言,沒回答。我猜測是媳婦不給。其實,我經常看到她,很晚了仍在國小校園徘徊,總是要等到媳婦進門才能回家;媳婦出門,她就只能在外徘徊,這是我看過最不忍的事件。
在此,要奉勸為人兒女者,應該要常想想父母的養育之恩,找時間常回家看看年邁的他們,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空留悔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