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老台北城市建築轉變期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07.08 語音朗讀 33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民國57年,東門一帶的日式建築群,院內植樹,環境優美,許多做為高級公務員的官舍,在客觀因素下得以保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茂野先生居住的日式房屋,儘管環境優美,但已顯示若干失修的狀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茂野居住的日式房屋,屋內寬敞,有許多隔間,庭院種滿了花草,不少老台北人也在這種環境中,度過了快樂的童年。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光復後,台北城市建築隨著時代轉換,出現必然的變化,許多日式木造房屋遭到拆除,代之以商業大樓和水泥房。今天年輕一代的台北人,已不太能想像半世紀前的台北城市建築風貌。《日本工業新聞》特派員茂野統一先生的影像紀錄讓我們得以回到老台北人童年時所見的城市景觀。 日據時期,清代台北城牆遭到拆除,改為四條三線大道,其他如文廟、武廟、城隍廟、布政使司衙門主體等,也都拆除,只保留幾座主要城門,接著殖民政府在城內興建各種統治機構,多半是石造巴洛克式風格。 至於民房,台灣人多半集中在大稻埕和艋舺兩個老社區,維繫著中國人的傳統宗教和生活習俗。日本人則集中在東區,尤其在殖民統治的後期,富裕的日本人在大正町和東門町興建了寬闊的日式房屋,獨門獨院,草木扶疏,成了高級住宅區,也就是今天中山北路的二條通到七條通之間,還有東門永康、金華、麗水、臨沂街一帶。 台灣光復後,原來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機構,轉為中華民國政府單位,由於石造建築堅固,沿用至今。至於民宅部分,木造建築在潮溼的台北天氣下,很容易腐蝕,如果沒有經常性的維修,很快就損壞了。儘管如此,最大的崩壞因素仍是城市發展本身。 民國50年代,台灣經濟開始快速成長,中山北路一帶寸土寸金,許多日式房屋民宅被拆掉,改建商業大樓,以換取更多的利益。過去大正町的日式民房被大量拆除,留存不多。倒是東門一帶的日式建築,過去是日本高級公務員的官舍,光復以後仍然是中華民國高級公務員的官舍,做為公產,反而意外地保留了,近年台北市政府陸續收回這些日式房屋,重新改造更新,以保留文化資產。 茂野統一先生就住在東門區,他拍攝了附近大量的街景、民房、巷道等景觀,包括林森南路、信義路、羅斯福路、長安東路等街道,當時正是台北城市面貌即將出現重大變化的前夕,日式建築尚未大量拆除,依然四處可見。茂野先生自己就住在日式房屋內,周邊也都是大批的日式建築群,他的影像作品,不僅反映了台北城的建築發展史,也將觀者帶回那個時代寧靜的巷道生活,成了極為珍貴的台北城市影像文獻。 前一篇文章 【名著探究】 紅樓夢的寫作技巧 下一篇文章 【藝術天地】 一個陶罐一個故事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藝心語】得到我心【遊藝筆記】凌霄花落半床書【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