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爸媽們注意,醫師提醒,如果家中寶寶面對大聲關門、鞭炮聲沒反應,當心可能有聽損問題,恐影響未來學習發展,呼籲寶寶出生三個月內就應到醫院進行聽力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
依國健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三至四,民國一○四年共篩檢二十萬八千七百二十二人,篩檢率近百分之九十八,確診出七百九十五位聽損兒;不過,有約百分之十七篩檢不合格的新生兒,沒有回診接受進一步確診,恐錯失治療黃金期。
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林鴻清昨受訪時表示,新生兒聽損主因六成受基因影響,另有四成是非基因因素導致,包括母親懷孕期頭三個月曾感染德國麻疹或巨細胞病毒等,或是寶寶出生時缺氧、早產體重低於一千五百克、出生後曾住加護病房、感染細菌性腦膜炎等,都會增加寶寶聽損風險。
他表示,重度聽障的幼童因聽不見、無法學習,語言遲緩明顯,大多在三歲前就會發現,但輕、中度聽障幼童因沒有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加上不會自己表達,很容易被家長及師長忽略,發現時往往已經六、七歲。
為了把握黃金治療期,國健署自一○一年起補助出生未滿三個月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檢,如新生兒三個月內就確診、六個月大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達到接近正常語言和身心發展非難事。
國健署表示,目前全國有三百零一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五十四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另有十九個縣市針對學齡前幼童提供免費聽力篩檢服務,詳細醫院名單可上國健署網站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