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喜鵲就被民間視為報喜的吉祥鳥。如兩隻鵲面對面地歡叫,叫做「喜相逢」;雙鵲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以「前」諧「錢」);一隻鵲和一隻獾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以「獾」諧「歡」)等。流傳最廣的則是「喜鵲登梅」報喜圖(以「梅」諧「眉」),也叫「喜上眉梢」、「喜鵲鬧梅」、「喜在眉間」和「喜在其中」等。
關於「喜鵲登梅」的圖畫,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
據說喜鵲是天宮的仙鳥,叫鵲兒。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過天河相會,過的就是鵲兒們搭的橋。有一年七月初七,牛郎對織女說:「玉帝派金牛星下凡,給人間撒了些草籽,大地上有了綠茵,只是缺少花木,人間還不是很美。」牛郎的話被鵲兒們聽到了。
鵲兒飛回天宮,把想法告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想在人間留下美名,可她捨不得冬天開的梅花,就吩咐百花仙子:「百花齊撒,獨留梅花。」
所以從那時起,人間從春到秋百花盛開,惟獨冬天沒花。次年冬天,鵲兒們到人間時,看到的仍是一片荒涼。鵲兒們再三求告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不答應。鵲兒們偷了一株梅樹苗,派一隻鵲兒銜到人間,從此大地上就有了梅花。
王母娘娘得知後十分生氣,讓人把送梅的鵲兒雙腿綁起來以示懲罰。因此,鵲兒也就練成了蹦蹦跳跳的本領。王母娘娘還不放心,怕牠飛了,又把牠關進籠子裡。這事被專管天宮鳥類的三足鳥知道了,牠同情鵲兒,就冒險救出了鵲兒。鵲兒飛到人間,梅花正在怒放,牠落在梅枝上高興地跳來蹦去,還「喳、喳」叫個不停。
鵲兒所落的這株梅花長在一個富人家的花園裡。這家小姐恰巧出嫁,忽然,鵲兒的叫聲傳來,姑娘從未聽過,來到窗口張望。她看到梅花枝頭有一隻從未見過的鳥,便順手取來剪刀和紅紙,照著鵲兒和梅花的形態剪成一幅窗花。剛剪好,花轎就到了。
姑娘手拿窗花,自言自語道:「這是什麼鳥?」丫環說:「今日姑娘逢大喜,就叫它『喜鵲』吧!」
姑娘上了轎,她剪的窗花也同嫁妝一起抬了過去。這男家是開染坊的,家主見新媳婦的「喜鵲登梅」窗花剪得好,就照著樣子設計一圖,又加上一隻喜鵲,寓意成雙成對、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