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府拚觀光新南向,長期為國內移工努力的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張正認為,第一步應先從在台六十萬名東南亞移工開始,讓他們平常是移工、假日是觀光客,回到家鄉後還能替台灣宣傳,「等於有六十萬名現成的觀光大使」。
一名英文程度不錯、曾來台玩的越南旅客說,台灣路標沒有統一英文,每次來台都好像變「啞巴」。台灣路標也缺乏東南亞語,少數有標示泰文、印尼文的地方,卻是出現在「警語」,例如台鐵樹林站以泰、印、越文語標示「請勿跨越軌道」;台南官田也有一處河堤以泰文標示「請勿亂丟垃圾」,被批歧視。
張正說,何不將六十多萬名東南亞移工當成「先遣部隊」,讓他們變成國旅觀光客,除可同時評鑑食物、路牌指示及友善程度,補足因陸客縮減而閒置的觀光能量,另一方面也讓移工能有適當的休閒娛樂。
張正認為,移工對台有基本認識和情感,假日體驗旅遊後,回國也會將口碑帶回去,東南亞中產階級就會慢慢過來。但張正也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待東南亞旅客的態度、對東南亞的知識也要提升,「別看到某個迷路的觀光客,就當成是逃跑外勞。」這是許多台灣人應修正的世界觀。
張正還說,還可進一步提升東南亞識讀,從學著分辨東南亞各國文字、學會說一句「你好」或「謝謝」開始,了解東南亞國家的文化,再搭配簽證、簡化手續,才能真正吸引東南亞旅客來台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