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樹上的山羊

文/朱莉雅 |2016.06.19
2838觀看次
字級

文/朱莉雅

北非摩洛哥有一奇景,就是當地高高的阿甘樹上,竟爬滿了山羊,而且不是一棵樹一隻羊,而是每棵樹上的羊,十隻指頭都數不完。究竟山羊為什麼要爬到那麼高的樹上吃樹葉呢?

羊上樹景象奇特

俗語常把「太陽打西邊出來」和「羊上樹」比喻成「不可能發生的事」,但偏偏在摩洛哥靠近海邊的塔米利小村,一群塔米利羊卻特愛爬上當地特有種的阿甘樹上吃嫩葉和阿甘果,一邊嚼還一邊抬頭眺望風景,就像某種奇特的、在大樹上進行的儀式,也像是在樹上練輕功的忍者,每一隻的平衡感都超好,不論爬高下低、在軟Q有彈性的樹枝上擺盪,完全不用擔心牠們會一個不小心掉到樹下去。

事實上,山羊會爬樹的奇景,不僅為摩洛哥這處偏僻的近海小村帶給來可觀的觀光財富,而且塔米利山羊兄咬嚼阿甘樹(果)的行為,還能讓當地農民大賺意外之財。可惜的是,在這個表面看似人羊各得其所的背後,卻是商業行為「竭澤而漁」的結果。

歐美名媛愛珍果

原來,當地有一種生長於西地中海、北非地區的碳酸鈣半沙漠山谷的山欖科特有種植物,名為阿甘樹(又稱為摩洛哥鐵木、生命之樹),每年七、八月,樹上會結出一種類似橄欖或乳油木果的珍貴果實阿甘果(或稱摩洛哥堅果),偏偏阿甘樹的樹枝長滿了尖刺(阿甘樹有兩個屬:其中一屬有刺),一般人無法爬上樹枝採果,所以在過去的數百年間,都是靠當地原住民柏柏爾族婦女,在樹下撿拾阿甘果後研磨成類似芝麻醬的糊狀物,再從中淬取香味獨特、用途廣泛的阿甘果油來用。

但自從阿甘果油被歐美人士得知其中飽含維他命E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後,不少明星名媛便相繼成為阿甘果食用油或美容護膚產品的愛用者,加之以媒體廣告推波助瀾,使阿甘果被形容為是不可多得的養生或保養聖品。而此堅果聞名遐邇的結果,就是原本靠婦女撿拾落果變得不敷需求,於是當地人便改而訓練原本就是攀岩爬坡高手的山羊上樹,來代替人類咬下或吃下阿甘果。

啃食過度樹枯萎

問題是,一如其他沙漠植物多半葉小肥厚(便於儲水兼防曬),樹形十分高大的阿甘樹,樹葉還是呈現細小、橢圓型的葉片(長約2~4公分)。對羊而言,阿甘葉片鮮嫩多汁,可說是沙漠地區難得的好口感植物,因此山羊樂得上樹吃樹葉,然而山羊不懂得節制、採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策略,導致原本十分耐旱、平均可以存活一五○年至二○○年之久的阿甘樹,因無葉可儲水而大量枯萎死亡。

但對當地農人而言,他們一心巴望著羊兒吃著吃著,能順帶啃進阿甘果,省卻人們上樹採摘的麻煩。據說,生的阿甘果口感很酸澀,山羊們要不就是在第一時間會吐掉阿甘果,要不就連果帶皮吃下堅果。由於羊兒的胃無法完全消化這些堅果,所以阿甘果實便會隨羊的糞便排出,而農民只要在樹下撿拾或從羊糞中搜集這些果實,就可以用以榨取珍貴的阿甘油,轉賣給歐美買家做為食用油或化妝品(保養品)的基底成分。

聯合國從嚴護樹

為了避免阿甘樹瀕臨絕種,及葉落樹枯後加速當地沙漠化的程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已畫定摩洛哥西南部的蘇斯及阿爾及利亞的廷杜夫合計八二八○平方公里的範圍為「生物圈保護區」,希望山羊別再爬上阿甘樹啃葉吃果。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摩洛哥羊兒上樹的奇景可能會消失殆盡,但對地球而言,阿甘樹這種摩洛哥特有樹種,不但具有經濟價值,更能保護當地水土、避免沙漠化,因此如何在經濟開發及保護水土環境之間求取平衡,顯然當地政府得加一把勁,相對來說,當地原住民及羊兒長年依賴阿甘樹維生,一旦禁止讓羊兒上樹啃食,居民生計可有替代方案?恐怕也是一大難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