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親臨二○一六「三好校園成果分享暨交流會」,與一百五十所學校、二百多位校長、教師分享三好教育理念。圖/記者曹麗蕙
在高雄市金山國小活力十足的十鼓表演開場中,「三好校園成果分享暨交流會」於佛陀紀念館熱鬧登場。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我一生不傳教,因信仰不是勸的、傳的;但不能不做好人,我希望社會、國家能更好,所以晚年積極推動三好校園。」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創辦人星雲大師,昨親臨二○一六年「三好校園成果分享暨交流會」,與一百五十所學校的兩百多位校長、教師分享他的教育理念。他表示,行三好是與世間人事物溝通的最佳良方,從校園做起更能帶動家庭、社會與國家的和諧,期勉台灣未來校校都能是三好校園。
在旅美鋼琴家尤虹文悠揚琴音、高雄金山國小學童十鼓表演的接力開場中,「三好校園成果分享暨交流會」於佛陀紀念館登場。包括立法委員吳志揚、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社會教育科專員張淑芬、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澳洲中天學校校長陳秋琴、高雄市金山國小校長鍾培音、新北市板橋高中校長高栢鈴等都共襄盛舉。
星雲大師開示時分享,三十年前他遠赴美國洛杉磯開辦西來中華學校,當時只有他一人辦華校,現已有八十多所,但西來的中華學校依然是華人父母的首選,就是因為校園行三好,實際增進了親子感情。
他說,老師會教學生禮敬父母,身體力行為雙親慶生、奉茶等,父母常被感動得落淚。他認為,行三好是最佳溝通良方,只要師生、親子等人際間,或是人與萬物、大自然間都能行三好,即能消弭對立、衝突。
星雲大師說,推行三好不是傳教,若能從校園開始力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且讓全台四千多所學校通通成為三好校園,便能由點到面,拓展到家庭、社會、國家,整個台灣將變得更美好。他感謝參與三好校園的校長,因為「這是救國救民、大慈大悲的工作」。昨天他也致贈親筆墨寶予三所三好特優學校,讓校方代表都備感榮幸歡喜。
知易行易
陶冶學子心性
楊朝祥致詞時表示,三好校園是知易行易之事,只要學校願意做,就能做到,他認為不僅在台灣,三好校園應該推廣到整個華人圈。林聰明也指出,根據南華大學統計,在校園推動三好能改變學生品德和心性、降低學生情緒困擾、提高學習成就,而南華大學被教育部選為國家級的生命教育中心,即落實三好的成果。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也介紹了《三好生命教育教材》,表示這本教材適合國小、符合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的精神與原則,也針對近年校園毒品泛濫、隔代教養等問題有所著墨。他說:「大師交待教材中沒有佛光山、佛教,只有三好,歡迎大家免費申請。」
簡化申請
開放校園名額
《人間福報》社長金蜀卿更向大家分享好消息:為鼓勵更多學校加入三好校園行列,第六屆申請辦法特別簡化行政流程,開放更多三好校園名額。她表示,不僅台灣,包括菲律賓的光明大學、中國大陸多所學校都認同三好理念,主動表示「不要獎金,也要加入三好校園」,她鼓勵台灣各校先線上申請,報名到六月三十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