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牆 愛心衣物自由取用

 |2016.06.18
1419觀看次
字級
桃園市中壢區公所在公七停車場設立「愛心牆」,民眾可將衣物掛在牆上,需要的人可自由取走。昨天已有民眾將衣物掛在牆上。圖/呂筱蟬
桃園市中壢區公所在公七停車場設立「愛心牆」,民眾可將衣物掛在牆上,需要的人可自由取走。昨天已有民眾將衣物掛在牆上。圖/呂筱蟬

【本報桃園訊】「不需要的請留下,需要的請拿走。」桃園市中壢區公所昨天在公七停車場啟用「愛心牆」,民眾可將用不到的衣物掛在牆上,供街友等弱勢族群自由取用;愛心牆取名為「匿名的愛」,用意是擺脫「施與受」的立場,為城市帶來一股溫暖。

中壢區長林香美表示,愛心牆概念源於伊朗;伊朗因經濟衰退和失業問題,許多人無家可歸,民間自動發起設置愛心牆。她說,台灣也可以這麼做,透過政府的力量,引導民眾發揮愛心,「用牆拉近彼此距離,讓牆變成分享資源的地方」。

這面牆目前能掛二十二件衣服,區公所昨準備了幾件二手衣掛在牆上示範。區公所表示,設置地點鄰近公園及中壢火車站,讓民眾經過時能不經意地留下或取走衣物。

要如何管理才能避免非弱勢族群搶社會資源?桃園市長鄭文燦昨參與啟用典禮時說:「不怕有人搜刮,相信台灣不會有這麼厚臉皮的人。」

鄭文燦說,社會上許多人有需要但不敢講,這面牆省去所有手續,能直接助人。林香美認為,「對的事做了再說,想太多永遠跨不出第一步」。

公所人員坦言,會擔心這面牆淪為「舊衣回收場」,所以與宗聖公益協會和中央里義工合作;義工排班巡視,遇下雨會拉出遮雨篷或暫時將衣物收走。若牆面空空,宗聖公益協會會「補充貨源」;若衣服太多掛不下,則會幫忙篩選真正堪用的衣物。

沒有面對面的尷尬

昨下午陸續有民眾將衣物留在牆上,但沒有拿走的人;公所人員表示,白天人潮多,等到晚上取走衣物的人應會比較多。

劉姓單親媽媽說,在一些社福團體辦的公開活動中,受助還要面對大群人;她認為愛心牆是好的公益方式,「我們還是需要自尊心,可以免去面對面的尷尬」。林姓街友說,穿著破爛的衣服,難免會遭受異樣眼光,「有需要的時候過來拿,不用怕不好意思了」。

區公所邀在地青年藝術家田宜庭彩繪,牆面畫上又大又圓的金色太陽、色彩繽紛的愛心樹,象徵愛與幸福,還寫上「用法」,讓民眾知道愛心牆的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