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利用機器人研究海洋對降雨的影響,圖為印度民眾在乾涸的水庫喝水。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更精準預測南亞的季節雨,科學家已準備讓機器人在孟加拉灣下海,協助了解海洋如何影響降雨型態。
印度每年六到九月的雨季,會降下全年七成以上雨量。雨季來臨前,上億農民翹首盼望,一旦延後就可能歉收,或惡化成旱災。但這種季節雨很難預測,人們至今未能全盤掌握,它是全球各種大氣及海洋活動相互作用下的結果,會受聖嬰等天氣現象影響,也可能因氣候變遷或甚至空氣汙染而變化更劇烈。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環境科學學院海洋學家魏伯說,印度季節雨是一套「複雜的系統」,該校現在領導一項一千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三億六千萬)的計畫,要讓機器人下海,妥善了解發生在孟加灣的氣候進程。
在孟加拉灣內,較冷且較淡的海水從北部流入,南方較暖且較鹹的海水從阿拉伯海流入,讓人疑惑的,灣內洋流究竟如何運作。一般來說,較冷的淡水會留在表層,較暖的海水會捲到下方,但目前的情況是,兩股洋流交會時,溫暖的海水移往表層且釋出熱和溼氣,助長了大氣中的風暴。
東英吉利大學研究人員本月底將乘坐一艘印度研究船,從清奈港出發,預定在海上待一個月,將七個水底機器人沿著約四百公里海域放下水。那些魚雷狀的機器人是設計用來在深度一千公尺之內的海中上下航行,測量海水鹽度、溫度及洋流,且將資料傳進人造衛星。
同時,在另一項相關研究中,來自英國雷丁大學及印度政府的科學家將進行大氣測量。透過比對這兩組資料,科學家希望進一步了解海洋情況如何影響季節雨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