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強過PM2.5 奈米包裝滲透皮膚

 |2016.06.15
1058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奈米產品琳瑯滿目,運用廣泛的新科技愈來愈深入日常生活,但現在,國際卻對它發揮在食品安全上打了「警示標記」,由於奈米粒子小到人體無法拒絕,一旦接觸奈米就會透過皮膚進入人體細胞中,據研究,奈米比PM2.5的危害還強,不僅會傷害呼吸系統,還可能影響肝臟代謝。

食品藥物管理署將比照國際,全面管理含有奈米的食品包裝、容器,未來若要使用在食品上,統統得比照藥品,提出安全性資料才能使用。

奈米是長度的單位,一奈米等於是十億分之一公尺,奈米等級物質粒徑約在一到一百奈米之間,因為奈米「太小了」,坊間出現了好吸收、抗氧化、防潮、抗菌等功能,但也因為太過微小,出現類似PM2.5的危害。

食藥署組長潘志寬說,根據國外的研究,奈米不僅肉眼看不到,接觸到皮膚可能會直接進入細胞中造成危害,歐盟為此訂出嚴格的標準。

潘志寬表示,歐盟規範僅有八種安全性高的奈米物質准許使用在塑膠產品上,包括兩種二氧化矽、五種苯乙烯、碳黑、氮化鈦以及高嶺土,其餘像是標榜抗菌的奈米銀等,都不准使用,主要奈米可能因為酸、熱等因素溶出,人體會因此而接觸。

歐盟僅放行8種

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前奈米科技中心主任陳輝煌表示,坊間非常多產品都標榜含有奈米,如奈米鍋、奈米砧板、奈米鈣片等,食品運用奈米科技,主要是看中奈米細小,比起一般的包材,對於外界更有「阻隔性」,防止潮解、氧化等,因此可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

陳輝煌說,市面上過去有非常多標榜抗菌的奈米產品,但現在多數都已了解奈米的毒性較少使用。

過去強調有抗菌效果多數是使用奈米銀製成,奈米銀屬於「廣效型抗菌劑」,可以阻隔各式各樣的細菌,但是據研究,奈米銀對於人體是有毒性的,會對呼吸系統造成影響、干擾肝臟代謝,且對於生態也會有一定的衝擊。

潘志寬指出,目前已先預告「含奈米物質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申請作業引」草案,正廣納各界意見,到七月十七日截止,未來將朝向「人工製造奈米的產品且需直接接觸食品者」先做規範,業者使用前須提出安全性評估、符合環保署毒物審議、勞動部的規範等才能使用。

天然粒子好吸收

陳輝煌表示,一般的食品、植物都可能含有奈米粒子,只要攪拌得夠細,如蛋黃醬、沙拉醬等,國際上擔心的是非天然的奈米物質,即「工程奈米材料」(ENM),過去標榜奈米銀等容器,可能多改添加銀離子,以規避法令限制。

台大食安中心執行長許輔指出,奈米是存在已久的產物,只不過人類在過去無法製造這麼小的物質,許多醬料只要將其脂肪細微化,就可以讓食品中擁有奈米物質,已有研究顯示,天然食物組成粒子是奈米等級,對於人體而言是更好吸收。

不過,坊間有很多保健食品、一般食品都說是奈米等級,事實上,食品要全部變成「奈米級」可能性不高,大約只有百分之十的組成成為奈米,其餘的百分之九十都只是微米,他認為,食藥署除了管控包裝、容器以外,奈米食品的定義也需要釐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