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歲的呂奎漢是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教師,他問小朋友,想透過科技做什麼事時,小朋友回答,希望向外界推廣布農族語,呂奎漢相當感動,師生合力用程式寫了布農族語、歌謠兩種遊戲,並用積木、3D印表機設計互動機台,推出族語學習機(見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三十八歲的呂奎漢是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教師,有感偏鄉學生數位落差嚴重,便利用假日帶學生寫程式,學生透過程式設計遊戲推廣布農族語,在一次次對外交流中從羞怯變得自信。
呂奎漢是高雄人,十八歲高中畢業後就到台東念書,也開啟了他的「東部體驗」。大學畢業後,他就到花蓮教書,沒想到一待就是十五年,由於自己服務的學校地處偏遠,全校又都是原住民,他對學生的弱勢感受甚深。
呂奎漢的興趣就是寫程式,便想透過科技增加學生的社會接觸與文化刺激,就自掏腰包在寒暑假舉辦營隊,邀全校學生一起動手寫程式,沒想到家長們都很支持,學生學習意願也很高。
他問小朋友,想透過科技做什麼事時,小朋友回答,希望向外界推廣布農族語,呂奎漢相當感動,師生合力用程式寫了布農族語、歌謠兩種遊戲,並用積木、3D印表機設計互動機台,推出族語學習機。
族語學習機去年還拿到花蓮縣政府舉辦的3D創客賽第一名。呂奎漢也開始寫計畫、籌經費,帶學生參展、競賽「全台走透透」,他發現在一次一次的交流中,學生不但變得更有自信,跟外界接觸後也能激發創意。
「這是族語學習機,拿著乒乓球投入你所聽到的詞語,答對就能得分」。五年級的余欣宸在展場上熟悉地向參觀民眾介紹作品,去年在台北一場maker國際會議上,她甚至能用英文向來自紐約的民眾說明創作理念。
學生的成長,呂奎漢都看在眼裡,也更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最令呂奎漢感動的是,有名學生升上國中後,寫信給他,並送上一座小型的燈塔,謝謝呂奎漢的數位課程,讓他的人生多了一種選擇機會。